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呕吐、经来惯呕吐。指每值经期出现恶心呕吐,并伴随经期反复发作。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内阻、或伤于水饮所致。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劳逸无度,损伤脾胃、经行之际
【生卒】:581~682【介绍】:唐代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拒绝唐太宗等要其任国子博士的聘请,长期居住民间,生活朴素,采种中药,研究医学,为人治病,著书立说。系统总结唐以前我国医学发
①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檀香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北宋医家。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随高若讷、郝元等学习医术,后任太医丞。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叶之别名,详该条。
治疗寒证,当以热药制之。如附子汤、附子细辛汤,治太阳、少阴之寒;四逆汤、理中汤治脾肾之寒;吴茱萸汤、乌梅丸治肝寒;青龙汤治肺寒;薤白汤治心胸之寒;回阳救逆汤统治里寒;桂枝汤治表寒。《汤液本草》卷上:“
气功学著作。明·伍守阳撰并注,堂弟伍守虚同注。书不分卷,成书于明天启壬戌(1622)年,至崇祯十二年(1639)增注,遂有六万言。全书从总论《道原浅说篇》冠首,下述直论九章,即:《先天后天两直》、《药
即孙络。《素问·调经论》:“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见孙络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廊茵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