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条。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干,指十天干;德,德性,即指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符,符合。五运不及之年,若该年新运初交的月、日、时干与主运的五行属性相合,则成平气之年,这种情况称“干德符”。如丁亥年木运不
①又称泻白。清泻肺内蕴热的方法。肺中伏热表现咳嗽气喘,身热不退,皮肤蒸热,傍晚尤甚,舌红苔黄,脉象细数,用泻白散加味。②痰阻胸膈,喘不得卧,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四时感冒之一。冬末春初,为寒温交替之季,气候忽冷忽热,寒温不常,小儿感受外邪,临床常见:①风寒感冒:发热轻,畏寒重,蜷卧,喷嚏呵欠,宜辛温散邪解表,用葱豉汤加味。②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有汗热不解
病名。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引起的痉病。《外科枢要》卷三:“大凡痈疽溃后,筋微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搦,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闭汗出,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
病证名。指中气虚弱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气虚腹痛之症,面色痿黄,言语轻微,饮食减少,时时腹痛,劳动则甚,按之稍减。此气虚腹痛之症也。”《证治汇补·腹痛章》:“气虚痛者,痛必喜按,呼吸短浅。”可因
见《广东中草药》。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平素湿重患者的古称。多指身黄发热、胸满身疼、小便不利等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
书名。3卷。张山雷撰于1917年。卷1中风总论;卷2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卷3古方平议。书中以中医理论为主,参照西医学说,对中风病的辨析与治疗论述颇详。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1933年重订本印行
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又名鸣天鼓。见《诸病源候论·鬼邪候》。又名琢齿。使上、下齿互相叩击如咀嚼状。龚居中《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时,叩齿三十六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