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排草香

排草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草香

药材名称排草香

拼音Pái Cǎo Xiānɡ

别名排草、香排草、细梗香草、合血香、满山香[江西德兴]

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细梗排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的全草。夏秋采集,阴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咳,调经。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排草香

药材名称排草香

拼音Pái Cǎo Xiānɡ

别名排香、香排草、香草(《四川中药志》),毛柄珍珠菜(《广西植物名录》)。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全草。夏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有香气。茎下部匍匐地面,节上生须根与分出直立的枝,高达50厘米;茎细长,呈四角或五角形,棱生狭翅,无毛。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7~17毫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羽状脉每侧4~5条,淡绿色,纸质;叶柄长2~6毫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甚细,长2~3厘米;花黄色,直径约1厘米;花萼长约3毫米,下部合生,5长齿裂,内面及边缘有红色腺点密生;花冠5深裂,长约6毫米;雄蕊5,与花冠裂片对生,着生花冠基部,花丝很短,长约1毫米,花粉囊长约4毫米;雌蕊1,子房1室,近球形,直径1毫米,花柱长约5毫米。蒴果球形,直径2毫米。种子多数,细小,多角形。花期6月。果熟期秋末。

生境分部喜生于山地斜坡草丛中,茂密的林边及林下。分布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味甘,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感冒,咳喘,风湿痛,月经不调。

①《中国药植志》:"治虚弱。"

②《四川中药志》:"祛风湿,理气,止气痛,醒脑除烦,搽雀斑。"

③《广西植物名录》:"益气补虚,祛风活血。治虚弱,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临床应用治疗水肿:取排草香根1两(去枝梗)加水12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日服2次,每次150毫升(儿童酌减)。观察43例,服药后1~2天尿量迅速增加,4~5天一般水肿即基本消退。但对原发疾病仍须行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排草香

药材名称排草香

拼音Pái Cǎo Xiānɡ

英文名Herb of Hairystalk Loosestrife

别名排草、耙草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排草香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isochilus carnosus (L.)Wall.[La-uandula carnosa L.]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粗壮有分枝、四棱形,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3-5cm,密被白色绒毛;叶片长圆状卵形,长宽各5-7cm,先端钝至圆,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细圆齿、肉质,具皱纹,两面被白以绒毛和血红色腺点。穗状花序着生于茎顶及分枝顶端,长2.5-7.5cm,直径0.9-1.9cm;花萼被微柔毛,果时萼筒膨大,萼檐二唇形,上唇在果时大而宽,呈卵形,下唇截形,具不明显的齿,口部收缩;花冠淡紫色,长度为花萼的2倍,冠檐二唇形,上唇短,4裂,下唇延长,全缘,内凹;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分离,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较雄蕊长,先端呈相等的2裂。花期3月。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根头部残茎呈四方柱形,紫褐色,多劈成二字形纵向破裂,中空有髓,工5-15cm,直径2-3cm。下商有成丛的众多细长须根,细根又分出很多毛茸状梢根,必茂成乱须状,须根长10-20,直径不及1mm,幼小者纤细如毛发。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质柔韧,不易折断,易纵向撕裂,断面淡黄棕色。气清香,味淡。

以残茎短、须根多而长、灰轩色、气浓香者为佳。不带残茎者称“排草茸”,质量最好。

化学成分叶含少量芹菜素(apigenin)及木犀草素(lute-olin)[1]等。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化湿避浊;利水消肿。主暑显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当局洗浴或烧烟熏。

各家论述1.《中国药植志》:治虚弱。

2.《四川中药志》:祛风湿,理气,止气痛,醒脑除烦,搽雀斑。

3.《广西植物名录》:益气补虚,祛风活血。治虚弱,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感冒咳嗽。

临床应用治疗水肿。取排草香根 1两(去枝梗)加水1200ml,煎至300ml。 日服2次,每次150ml(儿童酌减)。观察43例,服药后 1-2天尿量迅速增加,4-5天一般水肿即基本消退。但对原发疾病仍须行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泡子

    药材名称黄泡子拼音Huánɡ Pào Zǐ别名黄泡叶、牛尾泡来源蔷薇科黄泡子Rubus ichangensis Hemsl. et O. Ktunze,以叶、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王不留行

    《全国中草药汇编》:王不留行药材名称王不留行拼音Wánɡ Bù Liú Xínɡ英文名SEMEN VACCARIAE别名留行子、奶米、王牡牛、大麦牛来源本品为石

  • 铅灰

    《中药大辞典》:铅灰药材名称铅灰拼音Qiān Huī别名黑锡灰(《丹溪心法》)出处《本草图经》制法刘禹锡《传信方》:"取铅三两,铁器中熬之,久当有脚如黑灰。"功能主治《本草图经》:

  • 兴安白头翁

    药材名称兴安白头翁拼音Xìnɡ ān Bái Tóu Wēnɡ英文名Dahurian Pulsatilla Root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兴安白头翁pulsatill dahu

  • 白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柳药材名称白柳别名苏盖提[维名]来源杨柳科白柳Salix alba L.,以叶、芽、根入药。生境分部新疆、甘肃、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湿热,祛风湿。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

  • 回阳生

    药材名称回阳生拼音Huí Yánɡ Shēnɡ别名树韭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细柄书带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ia filipes Christ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

  • 矮柳穿鱼

    药材名称矮柳穿鱼拼音ǎi Liǔ Chuān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多枝柳穿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aria buriatica Tarcz.et Be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了哥王根

    《中药大辞典》:了哥王根药材名称了哥王根拼音Le Gē Wánɡ Gēn别名毒除根(《岭南采药录》),地棉根(《广州植物志》),定元根(《广西中兽医药植》),鱼胆根(《南宁市药物志》),地谷

  • 玉米黑霉

    药材名称玉米黑霉拼音Yù Mǐ Hēi Méi别名稔头、棒子包、玉米乌米、玉米黑粉、灰包谷、苞米乌米来源药材基源:为黑粉菌科真菌玉米黑粉菌寄生在玉米上所形成的孢子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tilag

  • 蜈蚣萍

    《中药大辞典》:蜈蚣萍药材名称蜈蚣萍拼音Wú Gōnɡ Pínɡ别名麻藻(《群芳谱》),边箕萍(《纲目拾遗》),水百脚、槐瓢、水舌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大浮萍、包田麻(《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