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见金津玉液条。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卜芥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海芋之别名。各详该条。
染,传染;易,交换,移易。染易指病邪由一些人传染与另一些人,由一地传播至另一地。《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病名。清·佚名《眼科捷径》:“此眼初患之时,因肝脏壅热,肝受毒风,时常发歇不定,致令乌珠生翳如葱白,浓淡如水霞之状。”即冰瑕翳深外障。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又名训疽。指发于指端和手心、足心及心窝部的瘭疽。证治见瘭疽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又名脐漏疮、落脐疮。多由脐痈久治不敛,形成漏管;或落脐带之后,脐汁不干,疮口不合所致。症见脐中时流脓血臭水,久不收口。外用提脓去腐,腐去继以生肌收口之药。相当于先天性及后天性
证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泛指因疮毒邪盛正虚,或失治、误治,致使毒邪内攻,扰及心营所致。证见心中烦乱,神昏,或恶心欲呕等。相当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治法参见疔疮走黄。
【介绍】:见程充条。
病名。系指耳郭上生疮、或烂痛有脓汁。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疼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参见月蚀疳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