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时疫

时疫

病名。①即疫、瘟疫。见《瘟疫论》。因疠气疫毒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的传染性。《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其症憎寒,壮热,口吐黄涎,乃在人之疫也。”甚者痓厥谵狂等。治宜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法。参瘟疫、疫条。②指夏季所患之瘟疫。《辨疫琐言》:“世之宗瘟疫论者,……春则曰春瘟,夏则曰时疫、秋则曰秋疫,冬则曰冬瘟。”

猜你喜欢

  • 鳖瘕

    病证名。八瘕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鳖瘕者,谓腹中瘕结如鳖状是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鳖瘕,形大如杯,若存若亡,持之应手,其苦小腹内切痛,恶气左右走,上下腹中痛,腰背

  • 金盆寒药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千金藤之别名,详该条。

  • 骆龙吉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内经拾遗方论》8卷。对于研究古代医学方药有一定参考价值。

  • 五味之一。甘为土味,入通于脾,为脾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甘入脾。”甘味药多入脾经,有补脾益气作用,如人参、黄芪等,同时,甘味药物尚有和中缓急作用,如甘草等,故《内经》有“脾欲

  • 十月胎形

    指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成长过程。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后世医家

  • 会额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 鬼营

    《针灸聚英》所载之十三鬼穴之一,指劳宫穴。参见鬼路条。

  • 产后汗出

    病证名。清·王实颖《新产证治》:“产后汗出不止。由劳伤脾,惊伤心,怒伤肝,患此三者,不宜即加敛汗之药,但令神安则汗自止。且血块作痛,芪术未可遽加。凡产毕,先服生化汤两帖,以消块,继服调卫止汗汤(黄芪、

  • 肺气不足

    即肺气虚。详该条。《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是为肺气之虚也。”

  •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