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易虚易实

易虚易实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稚阳稚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感邪以后,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嚣张,出现实证热证。如急惊风证,往往发病急暴,迅即壮热抽搐邪热盛实,肝风心火,交相煽动,实证热证较为明显;但邪毒既盛,正气易伤,如正不胜邪,或正气内溃,亦可迅即转为面色苍白,四肢清冷,脉细无力等虚证寒证。又如:呕吐腹泻证,当水谷邪气壅滞肠胃初期,往往出现高烧,胸腹闷满,呕吐酸腐,泄泻臭秽,小便黄赤量少,唇口干渴,舌苔黄腻而浊,脉数滑有力,纹色紫滞等实证热证;若吐泻不止,脾胃之阴耗损,中气虚弱,阴津阳气同时衰竭,又可急剧出现神昏肢厥,脉微欲绝等虚证寒证现象。如不及时回阳救逆以固其脱,则必变生仓卒。一经阳回正复,邪正相争又剧,往往实证热证又现,这种邪正消长虚实寒热转化,在儿科临床上非常多见。以前医家如钱乙王肯堂、万全等人,均指出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不可偏补偏消,药品药量均宜权衡适当,中病即止,不可过量,免伤正气。参见易寒易热条。

猜你喜欢

  • 发泡

    外治法之一。亦称起泡、提泡。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治法。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放于小膏药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治急性扁桃体炎(贴后三、四小时起泡

  • 手少阳

    出《灵枢·经水》。即手少阳三焦经,见该条。

  • 脊俞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脊中,见该条。

  • 程振辉

    【介绍】:见程门雪条。

  • 郑杏庵

    【介绍】:见郑承洛条。

  •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

    病证名。指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

  • 牛人参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 蛾风白喉

    病名。见《喉症指南》。多由患乳蛾,余毒未尽,复感时行疫疠之邪而变生白喉。治宜疏解疫毒、养阴清热。可选用银翘散、养阴清肺汤等加减。参见白喉条。

  • 捏破涎涡儿

    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即脾冷涎多。详该条。

  • 新刻马书

    兽医学著作。14卷。明·杨时乔撰。刊于1594年。本书较系统地整理综括了明代以前有关马和马病的兽医学文献。书中附有马的针灸穴位图及多种疾病图,还有一些论治歌诀。内容丰富,但多采集古说,编排次序较乱,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