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木馒头

木馒头

《中药大辞典》:木馒头

药材名称木馒头

拼音Mù Mán Tou

别名木莲(《本草拾遗》),水馒头(《岭外代答》),鬼馒头(《纲目》),蔓头萝(《生草药性备要》),凉粉果、木铎,桔杷、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中国树木分类学》),馒头郎(《广州植物志》),牛奶子、牛奶柚、金柚奶、假秤锤、程邦子、水子(《福建民间草药》),鬼球(《药材资料汇编》),木果蒲、胖朴(《浙江中药手册》),爬墙果、爬壁果(《四川中药志》),薜荔果、膀膀子(《湖南药物志》),凉粉子、烹泡子(《江西草药》)。

出处《纲目》

来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干燥花序托。秋季采取将熟的花序托,剪去炳,晒干。

生境分部主产江苏、四川、浙江、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花序托,膨大成梨形或倒卵形,黄褐色至黑褐色,长4~6厘米,直径约4厘米,顶端近截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小孔,孔内有膜质的小苞片充塞,孔外通常有细密的褐色绒毛;下端渐狭,具有短的果柄痕迹,质坚硬而轻,内生无数单性花或黄棕色圆球状瘦果。以个大、干燥者为佳。

性味甘。平.

①《纲目》:"甘,平,涩,无毒。"

②《得配本草》:"甘酸,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阳、足阳明经血分。"

功能主治通乳,利湿,活血,消肿。治乳汁不下,遗精,淋浊,乳糜尿,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

①《本草拾遗》:"破血。"

②《本草图经》:"能壮阳道。"

③《纲目》:"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肠痔,心痛阴颓。"

④《生草药性备要》:"通经行血。煲食下乳,消肿毒;洗疳、疔、痔,理跌打。"

⑤《本经逢瓯》:"治一切风癣恶疮,为利水活血通乳要药。"

⑥《得配本草》;"活血生用,止血煅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惊悸遗精:木馒头(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米饮调下。(《乾坤生意秘韫》)

②治阳萎遗精:薜荔果四钱,葎草四钱,煎服,连服半个月。(《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淋症:薜荔果心,加冷开水绞汁成冻状,白糖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乳糜尿:鲜薜荔果五个,切片,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乳汁不通:薜荔果两个,猪前蹄一只,煮食并次汁。(《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妇人胆虚不足,乳不至:通草二钱,穿山甲一钱,木馒头一枚。三味共末,入猪蹄汤内煮烂吃,再不至,加急性子五钱。(《慎斋遗书》)

⑦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博,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败樱(?)(烧)、木馒头(烧),乌头、甘草(炙)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局方》肠风黑散)

⑧治久年痔漏下血:干姜百草霜各-两,木馒头二两,乌梅、败棕、柏叶、油发各半两。以上七味各烧灰存性,即入桂心三钱,白芷五钱(俱不见火)。同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世医得效方》黑丸子)

⑨治肠风下血不止,仍治大便急涩:枳壳(去瓤,麸炒)、本馒头(麸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食前,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杨氏家藏方枳壳散)

⑩治痄腮:薜荔果实二枚,煮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⑾治痈疽初起:薜荔果三钱,焙研细末,分二次吞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⑿治阴溃囊肿:木馒头子,小茴香等分。为末,每空心酒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⒀治夜盲:薛荔果,煎汁蒸猪肝食。(《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馒头

药材名称木馒头

拼音Mù Mán Tou

别名木莲、水馒头、鬼馒头、蔓头萝、爬墙果、爬壁果、王不留行、馒头米壳、凉粉果、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木锋、桔把、馒头郎、鬼球、木莲果、凉粉树果、馒头果、牛奶子、牛奶柚、程邦子、木果蒲、薛荔果、凉粉子、木瓜、膀膀子、膨泡、乌鸦馒头、烹泡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薛荔 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umil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将熟的果实,剪去果柄,投入沸水中浸1m,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二型;营养枝上生不定根,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叶小而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2.5cm,膜质,基部稍不对称,先端渐尖,叶柄很短;繁殖枝上无不定根,叶较大,互生,叶柄长5-10mm;托叶2,披针形,被黄色丝状毛;叶片厚纸质,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急尖至钝形,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在表面下陷,背面突起,网脉蜂窝状。花序托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长3-6cm,宽3-5cm,顶部截平,略其短钝头或为脐状突起,基部有时收缩成一短柄,幼时被黄色短柔毛,成熟时绿带浅黄色或微红,基生苞片宿存,密被长柔毛;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壁口部,多数,排成数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片3,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壁,花梗长,花被片4-5。瘦果近球形,有粘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榕果成梨形,黄褐色至黑褐色,长4-6cm,直径4mm,先端近截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小孔,孔内有膜质小苞片充塞,孔外通常有细密的褐色绒毛;花序托下端渐狭,具有短的果柄痕迹。花序托坚硬而质轻,内部生有众多细小黄棕色圆球状瘦果。气微,味微甜。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清热利湿;活血通经;催乳;解消肿。主肾虚遗精;阳病;小便淋浊;久痢;痔血;肠风下血;久痢脱肛;闭经;疝气;乳汁不下;咽喉痛;痄腮;痈肿;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破血。

2.《本草图经》:能壮阳道。

3.《纲目》: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

4.《生草药性备要》:通经行血。煲食下乳,消肿毒;洗疳、疔、痔,理跌打。

5.《本经逢原》:治一切风癣恶疮,为利水活血通乳要药。

6.《得配本草》:活血生用,止血煅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华补血草

    药材名称中华补血草拼音Zhōnɡ Huá Bǔ Xuè Cǎo别名匙叶草、海金花、海萝卜来源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 (Girald ) Kuntze [Stat

  • 寸节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寸节七药材名称寸节七拼音Cùn Jié Qī别名大铧头草、大叶堇菜来源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大叶堇菜Viola diamantiaca Nakai,以全草入药。夏末

  • 碗花草

    药材名称碗花草拼音Wǎn Huā Cǎo别名铁贯藤、老鸦嘴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三蔓草类,云:"碗花草生云南。曼生如旋花,叶似鬼目单叶无毛,花出苞中,色白五瓣,作筩子形,无心&helli

  • 青海防风

    药材名称青海防风拼音Qīnɡ Hǎi Fánɡ Fēnɡ别名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carui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

  • 茱苓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茱苓草药材名称茱苓草拼音Zhū Línɡ Cǎo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茱苓草Gentiana apiata N. E. Brown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

  • 定心散

    《中药大辞典》:定心散药材名称定心散拼音Dìnɡ Xīn Sàn出处浙江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定心散莲座蕨的带叶柄基部的根茎。全年可采;挖取根茎,除尽叶柄,切片晒干。原形态植株矮小细瘦

  • 楮皮间白汁

    《中药大辞典》:楮皮间白汁药材名称楮皮间白汁拼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别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树汁、五金胶漆(《日华子本草》),构胶、楮树汁(《纲目》)。出处《

  • 水苦荬果实

    药材名称水苦荬果实拼音Shuǐ Kǔ Mǎi Guǒ Shí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果实(四川地区用带虫的果实,称为虫瘿)。立夏前后采收。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贵

  • 橙黄玉凤花

    药材名称橙黄玉凤花拼音Chénɡ Huánɡ Yù Fènɡ Huā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别名飞花羊、鸡母虫药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

  • 黄鹌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鹌菜药材名称黄鹌菜拼音Huánɡ ān Cài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来源菊科黄鹌菜属植物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