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脚底肌肤、筋脉着地作痛。《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萎,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多由脾病湿盛所致。本证可见于痿、痹、脚气等病证。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胞宫。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商阳,见该条。
即接产。
类中风之一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食中。详见该条。
骨名。又名鹅鼻骨。出《灵枢·卫气》。指构成肘关节的骨。包括肱骨远端和尺、桡骨近端的关节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肘骨者,肐膊中节上下支骨交接处也,俗名鹅鼻骨。”
见医理发明条。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重复或累积。《素问·生气通天论》:“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病证名。指疳疾全身浮肿的证候。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多由疳积日久,脾胃受伤,以致运化失常,水液泛滥,溢于肌肤。症见全身虚肿,皮色白而有光亮,小便量少等。治以健脾利水为主,用茯苓导水汤,或五苓散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