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
【介绍】:
见李杲条。
【介绍】:
见李杲条。
病证名。《医学纲目》:“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因“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若脱出绯红或作痛者,为血虚有热,宜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牡
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灵枢·肠胃》:“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证治要诀》:“广肠,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本症黑睛生翳,呈星点状,或大或小,或聚或散。通常以稀疏的一、两点浮现于黑睛,不扩大、不溃陷者为轻;数颗密聚,或互相连缀,或溃陷者为重,甚至可溃破黑睛。参见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藩蔽见外。”
①见《吴普本草》。为决明子之别名。②见《神农本草经》。为青葙子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伤寒病汗、吐、下、和、温、清等六种治法。
①经穴名,代号KI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下1寸,跟骨结节前上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主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宽筋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红药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