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厥证之一。即脏厥。因阳气素虚,肾脏真阳衰极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张氏医通·伤寒诸论》:“藏厥者,胃中阳虚不能生化脾土,则脾
皮肤针之一。将毫针集簇成丛,外加捆扎,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遗失应作遗矢(音、义同屎)。指粪便不受控制而排出。《素问·咳论》:“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参见大肠咳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向日葵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蟹谱》。即蟹,详该条。
证名。多由火毒炽盛,疫毒薰灼肺经,致鼻孔干燥,黑如煤。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上:“夫烂喉丹痧者,系天行疫疠之毒,故长幼传染者多。”即烂喉痧。详见该条。
腹部的俗称。《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此人肚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