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根结

根结

①《灵枢经》篇名。根,是经气始生的根穴;结,是经气相将而归结。本篇着重讨论经络的根结本末与治疗的关系,故名。主要论述三阴阳经的根穴与结穴在治疗上的作用,指出人体内脏与外界气候相应,在于阴阳腧穴的开、、枢、转。文中还提到手足三阳经脉根、溜、注、入的主穴及经气昼夜营运的情况。讨论了由脉的动、止、数的多少来测定脏气损坏的情况以及根据不同对象而决定治疗原则等。②经络部位名。《灵枢·根结》:“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经脉以四肢末端的井穴为根,头面胸腹的一定部位为结,用以说明四肢与头面胸腹之间生理功能和穴位主治上的联系。根结的具体部位,据《灵枢·根结》所载,列表如下:

根结表

三阴三阳的根结《灵枢·根结》中没有记述,据理也应以四肢末端的“井”穴为根,头、胸、腹三部的一定部位为结。

猜你喜欢

  • 千年红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 气痔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风邪蕴积肠间,或情志过激,酒食所伤而致。症见肛门肿突,大便难而血出,腹胁胀满,甚或形成脱肛良久不能入。治疗:因风邪蕴积者,可选用威灵仙丸加减;因情志过激而发者,可选

  • 三黄解毒汤

    ①《妇科玉尺》卷二方。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焦栀子各等分。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去,但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邪在里者。若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症烦满消渴,倍

  • 积热三消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多食膏粱厚味,积湿成热所致的三消症。热熏于肺为上消,症见烦渴引饮,用清肺饮。热积于胃为中消,症见烦热多食,食下则饥,口臭,用清胃汤加干葛。热流于下为下消,症见小便频数,如膏

  • 程孟博

    【介绍】:见程约条。

  • 子夜

    即午夜。详十二时条。

  • 鹿胶

    见《本经逢原》。即鹿角胶,详该条。

  • 下厥上竭证

    病证名。指少阴病误用汗法所致的危候。《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阳亡于下,厥从下起,故称下厥;血从

  • 益母蒿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即益母草,详该条。

  • 虚火咳嗽方

    《不居集》上集卷十五方。麦门冬三钱,生地黄二钱,紫菀、茯苓、知母各一钱,牛膝、车前子各五分。水煎服。治元气亏损,三焦之火炎上,刑克肺金而咳嗽。若虚,加人参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