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生姜枳实汤

金匮要略》卷上:桂枝生姜枳实汤

药方名称桂枝生姜枳实汤

处方桂枝生姜各9克枳实5枚

功能主治通阳散寒,开结下气。治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向上冲逆,心下痞闷,并向上牵引疼痛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桂枝生姜枳实汤

药方名称桂枝生姜枳实汤

别名桂心枳实汤、生姜枳实汤、桂枝枳实

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枳实5枚。

功能主治通阳气,破逆气。行气消痞,温中化饮。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胃脘痞闷,气逆上攻作痛,呕恶嗳气,畏寒喜热者。

用法用量桂心枳实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六)、生姜枳实汤(《鸡峰》卷十一)、桂枝枳实汤(《方剂辞典》)。本方方名,《外台》引作“桂心生姜枳实汤”。

注意忌生葱。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枳实生姜,原以治气塞,况于痞乎?故较前条稍减轻分两,使痞者下其气以开之。悬痛属饮者,得生姜以散之,既足建功矣。乃去橘皮而用桂枝者,以所逆非一,或肾气上冲,正未可知,桂伐肾邪,正其能事,不但调和营卫,为去痞臣也。②《金匮要略心典》:桂枝枳实生姜辛以散逆,苦以泄痞,温以祛寒也。③《金匮要略方义》:方中重用枳实快气消痞,以桂枝通阳降逆,以生姜散寒化饮,三药相合,使气行则痞消,阳盛则饮化,气畅饮消则诸逆痞痛自愈。

临床应用吐水《金匮要略今释》引《成迹录》:一妇人患吐水,水升胸间,漫漫有声,遂致吐水,每日晡而发,至初更乃已。诸医与大小柴胡汤及小半夏汤之类,无效。先生诊之,用桂枝枳实生姜汤,乃全愈。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醒脾散

    药方名称醒脾散处方木香(炮)3克全蝎(炒)1.5克天麻(炒)3克人参0.3克 白茯苓3克白术(炒)3克甘草(炙)3克 白僵蚕(炒)3克 白附子(炮)3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婴孩、小儿吐泻不止,脾困

  • 苦参饮

    《普济方》卷一一一引《圣惠》:苦参饮药方名称苦参饮处方苦参根白皮5斤。制法上锉细,如麻豆,生绢袋贮。以好酒3斗,冬浸7日,夏浸4日。功能主治乌癞,疮疹。用法用量每次温饮2-3合,渐加至5-7合,日2次

  • 复生饮

    《丹台玉案》卷六:复生饮药方名称复生饮处方牙皂僵蚕穿山甲各1.8克麻黄防风胆星半夏各1.5克甘草0.9克大黄3克(后入,略煎一滚)功能主治治小儿脐风撮口。用法用量先即以此儿脱下脐带,煎五六沸去带,再入

  • 当归连翘汤

    《万病回春》卷三:当归连翘汤药方名称当归连翘汤处方当归连翘防风黄芩荆芥白芷芍药 生地 山栀白术人参阿胶地榆各等分甘草减半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主痔漏。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乌梅1个大枣1枚,水煎,空腹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别名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处方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功能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 解郁散

    药方名称解郁散处方槟榔8两,车前子8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孕妇气淋,溺有余沥,脉沉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各家论述妊娠气滞,三焦水府不得施化,故淋沥涩滞,溺出不止,此为气淋。槟榔疏化气滞,分

  • 半苓平胃散

    药方名称半苓平胃散处方半夏白茯苓熟苍术厚朴广皮甘草功能主治健脾燥湿,化痰消饮。主治湿气伤脾,痰饮内停,呕吐清水,胸脘饱闷。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龙朱散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龙朱散药方名称龙朱散处方马牙消半斤,川芒消4两,寒水石4两,石膏3两。制法以水5升,浸3日,用银器中煎至水尽,后入寒水石及石膏,候凝硬,阴干,别入龙脑半两

  • 过关散

    药方名称过关散处方山栀子仁1分,车前子1分,木通1分,甘草1分,瞿麦1分,赤茯苓1分,人参1分,滑石1分,大黄1钱,萹蓄半两(取嫩枝叶)。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通心经。主婴孩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及小便

  • 桂药散

    药方名称桂药散处方没药1分(研),官桂半两,当归3分(生用)。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产后如伤寒候,寒热不调,心惊头昏,体虚,四肢无力,饮食全不思。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炒葱白酒送下,日3次。摘录《普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