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草药》。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因误服有毒药物、治疗中用错药物、用不合格或变质药物或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配伍失度等所致。见《素问·五常政大论》、《诸病源候论》等。
出《玄女经》。即处女膜。
见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人图条。
病证名。指暑伤气分,脾经郁滞所致的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暑伤气分,长夏腹胀,食减、微痛,宜调脾疏肝。宜人参、广皮、白芍、茯苓、谷芽、益智仁。”《医钞类编·腹痛门》:“盛暑而痛,或泄利
病名。又名疬串。《灵枢·痈疽》:“其痛坚而不者,为马刀挟瘿”。即瘰疬成串,质坚、其形长如马刀者称马刀。挟颈所生者,因其状如缨络,故称挟瘿。参见瘰疬条。
①推拿部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①指印堂与山根之间的部位(《小儿推拿广意》)。②指山根与准头之间的部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③指鼻尖(《幼科推拿秘书》)。②望诊部位名。指眉心与鼻尖之间的
书名。20卷。清·熊立品编次。所谓“传症”,指传染性病症。此书系《治疫全书》、《痢疟纂要》和《痘麻绀珠》三种著作的合刊本。刊于乾隆年间。《治疫全书》6卷,系熊氏取《温疫论》详予考订,兼采喻嘉言有关春温
指肩部灼热或有热感。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肩背部位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等的循行部位,如该经络发生病变,可伴有肩上热的症状。
外治法之一。古代用大小形式不同的金属器械,烧红后用以烙破脓疡,使脓液流出,以代刀针的方法。眼科亦用以“治残风溃弦疮烂,湿热久不愈者”(《证治准绳·杂病》),或胬肉攀睛割治后,“头处用火烙之,使其不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