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厥

气厥

厥证之一。指中气衰竭,或气机怫郁上逆而厥者。《景岳全书·厥逆》:“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宜参、芪、归、术、地黄、枸杞、大补元煎之属,甚者以回阳饮、独参汤之类主之。气实而厥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即此类也。治宜以排气饮,或四磨饮,或八味顺气散苏合香丸之类,先顺其气,然后随其虚实而调理之。又若因怒伤气,逆气旋去而真气受损者,气本不实也。再若素多忧郁恐思而气怯气陷者,其虚尤可知也。若以此类而用行气开滞等剂,则误矣。”气厥亦称中气。《证治要诀·厥》:“气厥,即中气。”《丹溪心法·厥》:“气厥者,与中风相似,何以别之?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如有痰,以四七汤、导痰汤服之。”②病理名词。指气逆。《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参见厥证等条。

猜你喜欢

  • 熊圣臣

    【介绍】:见熊立品条。

  • 消谷

    指食物入胃后,很快消化。《灵枢·大惑》:“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常为中消主症,参见该条。

  • 真眩运

    病证名。指突然头脑昏乱旋转,伴有恶心呕吐的疾患。《医林绳墨·眩运》:“其症发于仓卒之间,首如物蒙,心如物扰,招摇不定,眼目昏花,如立舟舡之上,起则欲倒,恶心冲心,呕逆奔上,得吐少苏,此真眩运也。”本病

  • 阴市

    经穴名。代号ST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一说“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

  • 钱良玉

    【介绍】:见钱瑛条。

  • 苏东坡

    【介绍】:见苏轼条。

  • 牛虻

    见《本草崇原》。即虻虫,详该条。

  • 肺藏魄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魄,属神经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亦为五脏精气所化生,古人认为属肺所藏。《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精气充足,则体魄健全,感觉灵敏,动作正确。参五脏

  • 毒根

    证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指疮口有恶肉突起,名曰毒根。治宜平安饼外贴,再以阳和解凝膏盖之,一日一换。或用铜绿,煅研极细末,掺之,外用膏盖之。

  • 心主言

    言语是表达思维意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心神的主宰和控制。当心或心的外卫——心包络受热邪或其他病因刺激时,可出现谵语,狂言,言语謇涩,失语等症状,《难经·三十四难》:“心色赤,……其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