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人中沟。出《灵枢·经脉》,又名水沟。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部,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交会之处。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膀胱和子宫的参考。②水沟穴的别名,见《针灸资生经》。详水沟条。
书名。10卷。清·周甄陶撰。刊于1794年。作者鉴于《痘疹新书》和《种痘新论》二书系发挥《活幼心法》治疗痘疹的专著,但均有未尽之处,故以二书为主,参考有关文献进一步整理而成。书中论述痘疹证治及种人痘法
即足第四趾。又称次小趾。《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发背的一种。因多脓头状似椒目,故名。即竟体发。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圣泉。归善县(今广东惠阳)人。年轻时习武,兼好医术,辑有《医学纂要》(1739年)等书。
《灵枢经》篇名。禁,是禁止没有把握地乱医乱治;服,就是服从既定治疗法则的指导。本篇主要说明针灸的知识是很渊博的,首先要通晓经络和输穴的原理才能掌握病变的规律和施行针刺的原则。
药物剂型之一。用动物的皮、骨、甲、角等加水反复煎熬,浓缩后制成干燥胶块。多用作补养药。如驴皮胶、龟板胶、鹿角胶等。
见针方六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