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水团花

水团花

《中药大辞典》:水团花

药材名称水团花

拼音Shuǐ Tuán Huā

别名杨梅(《广州植物志》),水黄凿(《陆川本草》),青龙珠(《广西中兽医药植》),穿鱼柳、假杨梅(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水加橧、溪棉条(《福建中草药》),满山香、球花水杨梅(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茜草科植物水团花枝叶花果。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通常高约2米,最高可达5米。枝柔弱,有皮孔。叶对生,纸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基部阔楔形,先端长尖而钝;叶柄很短;托叶2裂,长5~7毫米,早落。头状花序小,单生于叶腋,球形,直径(连花柱)约2厘米;总花梗长3~4.5厘米,被粉状小柔毛,中部以下有轮生小苞片5;萼片5,线状长圆形;花冠白色,长漏斗状,被微柔毛,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盘杯状,子房下位,2室,花柱丝状,伸出花冠管外。蒴果楔形,长约3毫米;种子多数,长圆形,两端有狭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广东)。

本植物的根(水团花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喜生于河边、溪边和密林下。分布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广东等地。

性味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平。"

②《陆川本草》:"甘淡,微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涩,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瘀定痛,止血生肌。治痢疾,肠炎,湿热浮肿,痈肿疮毒,湿疹,烂脚,溃疡不敛,创伤出血。

①《李氏草秘》:"治金刃伤,年久烂脚疮,捣皮、叶,罨上。"

②《福建民间草药》:"叶或花:拔毒止血,为金疮药。"

③《陆川本草》:"枝、叶:消炎解毒去腐。治皮肤疡毒,疮痈破溃。"

④《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杀虫。治湿疹,疥疮,痧虫脚。"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急性肠胃炎(用花果);跌打损伤,骨折(用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花果3~6钱;枝、叶0.5~1两。外用:枝、叶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菌痢:水团花花球三钱,水煎服(沸后10分钟即可),每日服三次。(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湿热浮肿:水团花鲜茎或叶、茵陈各一两,水煎调糖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肝炎:水团花鲜根、虎杖鲜根各一两。水煎,调糖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风火牙痛:水团花鲜花球二两,水煎,日含漱数次。(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痈、无名肿毒:水团花鲜叶加食盐、饭粒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⑥治皮肤湿疹:水团花叶、风船葛、扛板归筋骨草各适量,水煎。洗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创伤出血,脚部烂毒:水团花叶或花.以冷开水洗净,捣烂包敷于创口。(《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团花

药材名称水团花

拼音Shuǐ Tuán Huā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Pilular Adina

别名水黄凿、青龙珠、穿鱼柳、假杨梅、水加橧、溪棉条、满山香、球花水杨梅、水里斜、水里树

出处出自《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水团花的枝叶或花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na pilulifera (Lam.) Franch..ex Drake [Cephalanthus pilulifera Lam.]

采收和储藏:枝、叶,全年均可采,切碎;花,果,百般季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m左右,可达5m。树皮灰黄白色;枝柔弱,有不整齐的近椭圆形皮孔,红棕色。叶对生;叶柄长3-10mm;托叶2裂,长5-7mm,早落;叶纸质,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形,长3-12cm,宽1-3cm,先端长尖而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两面中脉均突起,侧脉8-10对。头状花序球形,盛开时直径约1.5-2cm,单生于叶腋;总花梗长2.5-4.5cm,中下部着生轮生的5枚苞片;花萼5裂,裂片线状长圆形;花冠白色,长漏斗状,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1mm,被柔毛;雄蕊5;花盘杯状;子房下位,花柱丝状,伸出花冠管外。蒴果楔形,长约3mm。种子多数,长圆形,两端有狭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350m的山谷疏林下或旷野路旁、溪洞水畔。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茎、叶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以及奎诺酸(quinovic acid)、模绕酸(Morolic acid),金鸡纳酸(cincholic 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等三萜类为甙元的皂甙[1,2]。

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家兔静脉注射水团花乙酸乙酯提取物10g(生药)/kg,20g(生药)/kg能抑制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升高和S-T段上移,对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静脉注射5g/kg,使麻醉犬平均降低血压31.1%,维持约300min,但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麻醉开胸犬静脉注射2.5g/kg,显着增加左旋支冠脉血流量60%以上,14min后恢复正常水平;对离体兔、豚鼠心脏也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1]。乙酸乙酯提取物和醇提取物还能显着延长小鼠常压而缺氧的存活时间,提高缺氧的耐受能力[1,2]。

2.平喘,止咳、祛痰作用 水团工花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所致离体豚鼠气管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于。醇提取23g/kg、30g/kg分别给小鼠腥腔注射,或100g/kg灌胃,均有镇咳作用(氨水引咳法)。醇提物80g/kg小鼠灌胃,有明显祛谈作用(酚红法)[2]。

3.搞菌作用 采用试管们稀法,水团花醇提取物对大肠,绿脓、福氏、伤寒、枯草、蜡样杆菌及八叠、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2]。

4.毒性 水团花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的LD50为332.8±12.1g(生药)/kg[2]。水团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小鼠最大耐受量为400g/kg,观察72h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水团花乙酸乙酯提取物20g/kg灌胃,连续3d,也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1]。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散瘀止痛;止血敛疮。。主痢疾;肠炎;浮肿;痈肿疮毒;湿疹;溃疡不敛;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花、果10-15g,枝叶15-30g。外用:适量,枝、叶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李氏草秘》:治金刃伤,年久烂脚疮,捣皮、叶,罨上。

2.《福建民间草药》:叶或花:拔毒止血,为金疮药。

3.《陆川本草》:枝、叶:消炎解毒去腐。治皮肤疡毒,疮痈破溃。

4.《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杀虫。治湿疹,疥疮,痧虫脚。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急性肠胃炎(用花果);跌打损伤,骨折(用叶)。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托盘

    药材名称托盘别名树莓、牛迭肚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 Bunge,以果实和根入药。夏秋采摘成熟果实,直接晒干或先在沸水中浸一下再晒至全干。秋季挖根,

  • 急性子

    《中国药典》:急性子药材名称急性子拼音Jí Xìnɡ Zi英文名SEMEN IMPATIENTIS别名透骨草[江苏]、凤仙花、指甲花来源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 假茼蒿

    药材名称假茼蒿拼音Jiǎ Tónɡ Hāo别名野茼蒿(《广州植物志》),冬风菜(《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菊科植物革命菜的全草。夏季采收。一般以鲜用为佳。原形态一年生直立

  • 虎肚

    药材名称虎肚拼音Hǔ Dù出处《纲目》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胃。剖取虎肚后。洗净,烘干,切块。生境分部产东北及华南各地。性状为方形块状物,约1.5厘米见方;质如皮状,黄色,有腥气。功能主治治反胃

  • 裸茎千里光

    药材名称裸茎千里光别名紫背草来源菊科裸茎千里光Senecio nudicaulis Buch.-Ha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消炎,清热,通经活络,利湿,调经。主治

  • 小无心菜

    《中药大辞典》:小无心菜药材名称小无心菜拼音Xiǎo Wú Xīn Cài别名雀儿蛋,鸡肠子草(《陕西中草药》),鹅不食草,露药(《贵州药植目录》),铃铃草、大叶米粞草(《湖南药物

  • 毛五加皮

    药材名称毛五加皮拼音Máo Wǔ Jiā Pí别名红毛五加皮、刺五甲、刺甲皮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糙叶藤五加的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lercorrhiazus (Ol

  • 西藏马先蒿

    药材名称西藏马先蒿来源玄参科西藏马先蒿Pedicularis oliveriana Prain,以花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解毒,清热,燥湿。治食物中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热性腹泻。用

  • 蜈蚣刺

    药材名称蜈蚣刺拼音Wú Gōnɡ Cì别名马椒、止血丹、马胶根、接骨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多叶花椒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采收和

  • 马蹄根

    《中药大辞典》:马蹄根药材名称马蹄根拼音Mǎ Tí Gēn别名马蹄蕨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大莲座蕨的根状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植株高大。根状茎球形,肥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