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病名。《喉科指掌》卷四:“此症生于左颊车之下,内热外寒,皮色不变,身发寒热,肿大如鳗鲤瘟……右阴疮生于右颊车下,亦系阴疮,说与前症(指阴疮)相同,治法亦同。”治宜解毒消肿。用普济消毒饮、六味汤等加减。
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隶属于太医署。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共2人。参见药园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涕。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治法术语。指通过补虚扶正以达到祛邪目的的治疗方法,见《景岳全书·传忠录》。疾病出现邪实证候,但病邪之所以不能除去,系因正气虚衰不能驱邪外出,且病情又属正气不能耐受攻邪治法者,则宜补虚以扶助正气,正气得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食盐五钱,黑铅六钱,枯白矾、枯皂矾、水银、火硝各二两。先将盐、铅熔化,入水银结成砂子另化,二矾、火硝同炒干研细,合已制好的铅汞砂子于一处细研,以不见银星为度,入罐
【介绍】:见范天锡条。
见《草药手册》。为廊茵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