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编。上下两册,载药1000种,并附有插图。每种药按别名、识别、采集加工、性味效用、主治用法等论述。并附有预防、传染病、内、儿、外、妇产、五官、皮肤等科常用中草药处方544首
见《本草备要》。即茯神木,详该条。
见《重楼玉鑰》卷上。即辛乌散,见该条。
【介绍】:见饶鹏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天胡荽之别名,详该条。
出《延年方》。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重辑烂喉痧辑要》:“栏喉痧一症,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燥热烦渴,密桃红,宛如锦纹,疼痛肿烂,一团火热内燃。”即烂喉痧。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肠山。即承山,见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食积而兼寒热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脚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