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洪氏集验方

洪氏集验方

  • 洪氏集验方

    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序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后叙卷第一治痢肉豆蔻散祛疟散大交泰丹混元胎丹还少丹琼玉膏一粒金丹神妙六逸丸铁瓮申先生交感丹降气汤牙药卷第二(痈疽)化毒排脓内补散神授痈疽灵方治乳痈发背,诸般疮毒灵

  • 洪氏集验方

    方书名。宋·洪遵撰。5卷。刊于1170年。本书汇集作者本人多年试用或传闻的验方共167首,内容以临床各科病证的治疗方剂、灸法为主。但未分类编次,又无标题。对于病证和治法,缺乏必要的阐述。建国后有《宋人

猜你喜欢

  • 酒毒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 发作无时疟

    病名。疟疾的一种。因发作无一定时间,故名。《诸病源候论·发作无时疟候》:“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邪入则病作。当其时,阴阳相并,随其所胜,故生寒热,故动作皆有早晏者。若腑脏受邪

  • 鲜白头

    见《江苏药材志》。为绵枣儿之别名,详该条。

  • 水飞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水飞蓟,详该条。

  • 灸法图

    灸疗著作。敦煌出土卷子。约撰于唐代,撰人未详。现存残卷,书名原阙,后据内容新拟。现存人体正背面图18幅,每图旁示穴位、主治证候及灸治壮数。其中有些穴名不见于现存针灸专书,如板眉、脚五舟、天门、聂俞等。

  • 蠲痹通络

    针对营卫两亏,风寒湿痹阻关节、肌肉或经络的治法。症见身体烦疼,项背拘急,举动艰难及手足麻痹。用黄芪、甘草、当归、赤芍、防风、羌活、姜黄等药,常用方如蠲痹汤。

  • 膨脖

    病名。蛊胀的俗称。《证治要诀·蛊胀》:“蛊胀,俗谓之膨脝……。”详蛊胀条。

  • 湿淫

    指湿气过甚。《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参见湿气条。

  • 医学汇函

    全书。13卷,并卷首1卷。明·聂尚恒编撰于1616年。卷首包括历代医家传略、导引法、医学或问等论述;卷1《王叔和脉诀》;卷2《难经》;卷3~11临证各科,分列病证、病理、治法、方剂,间附聂氏治案;卷1

  • 虚痰眩晕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多因脾肾不足,津液不行,停滞成痰所致。证见头重眼花,脑转眩冒,倦怠嗜卧,脉缓而滑。治宜补脾肾,化痰浊。方用苓桂术甘汤、六君子汤、归脾汤、八味丸等。参见眩晕、痰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