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学入门》,即子啼,详该条。
出《古今药物别名考》。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中脘疽。见该条。
证名。指呕吐因寒湿侵犯膀胱所致者。《经验医库·膀胱呕吐症》:“足太阳膀胱,感受寒湿,膀胱阳虚,不能化散,小腹胀痛呕吐,手足微寒,脉沉紧。”治宜温散,用加减五苓散。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针灸学》。即手足小指穴之在足者。参手足小指穴条。
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又名濡泄、洞泄。指湿伤脾胃所致的泄泻。《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宜除湿汤吞戊己丸,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如
指灸治。《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见《云南中草药》。为滚山虫之别名,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4卷。明·龚廷贤撰。刊于1591年。内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多编成歌诀,论述较简略。选方颇多,包括一部分内府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