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香薷一钱半,扁豆、厚朴、苏叶、白术、赤茯苓、藿香、木瓜、檀香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胃有痰饮,又感暑气,腹痛水泻,恶心呕吐者。
见《本草纲目·论月水》。即激经。详该条。
见《瘴症指南》卷下。即乐令建中汤,见该条。
证名。指神情烦乱昏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通谿。指较小肌肉的会合处。《素问·气穴论》:“肉之小会为溪。”
出《神农本草经》。为冬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女科备要》。即经水不止,身发肿满。详该条。
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鹅口疮。见该条。
舌干焦黑而短缩。为厥阴热极,或食郁热极舌肿所致,急予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苦寒泻火,通腑泄热(见《伤寒舌鉴》)。参舌短条。
针的异体字。详针石条。
灸法之一种,即桑柴火烘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