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淋沥

淋沥

证名。①淋病主症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候》:“肾虚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赤水玄珠》卷十五:“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详淋、五淋条。②指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症状。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遗尿失禁证治》。《医阶辨证》:“小便难小水点滴而难出,茎中却不痛;小便淋沥,小水点滴而淋沥或痛。”多因心肾气虚,神志不守,下焦气化不利所致。常见于癃闭等疾患之虚者。参见癃闭条。③指精浊从窍端淋沥不断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浊病之源,大抵由精败而腐者居半。……窍端时有秽物,如米泔、如粉糊、如疮脓,如目眵,淋沥不断,与便溺毫不相混,故曰是精病,非溺病也。”参浊、精浊条。本证可见于下尿路感染、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疾患。

猜你喜欢

  • 五陷

    出《古今医鉴》。疮痘之毒,由内向外透出的为顺,已出复入的为陷。痘出不能成浆的,谓之倒陷。五陷,指痘疮已出,由于调治失宜,以致毒气内陷,其浆不成的五种严重证候。临床分紫陷、黑陷、白陷、灰陷和血陷。详各条

  • 齿漏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风邪客于经脉,流滞齿根,使断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即牙漏。详该条。

  • 舌旁

    舌之两侧部。属肝胆。见舌条。

  • 脉解篇

    《素问》篇名。内容主要是解释三阴三阳经脉之气,以及经脉在偏盛偏衰时所发病变的机理,故名。

  • 八棱麻

    见《药材学》。为八楞木之别名,详该条。

  • 血枯经闭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指血枯而致之经闭。多因素患失血,或早婚,产多,乳众等耗伤阴血,日久乃致血枯,冲任空虚,无血下达胞宫而致经闭。因失血者,症见饮食减少,面色白无华,日渐虚弱消瘦,治宜补血养血,方用

  • 脾风

    证候名。①脾经风邪。《素问·风论》:“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②肝传脾之病,肝为风木,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肝传之脾,病名脾风。发瘅,腹

  • 湿淫

    指湿气过甚。《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参见湿气条。

  • 汗法

    又称发汗法。①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称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

  • 妊娠咽痛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咽干痛,多因孕妇胃中积热,或有痰涎所致。宜清胃化痰。方用升麻桔梗汤(升麻、桔梗、甘草、元参、防风),或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