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一名食。其症多食而形体消瘦,由于肠胃和胆有燥热所致。《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参见食条。本病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肠道寄生虫病等。
①证名。出《素问·咳论》。指气体从肛门排出,亦称矢气,俗称放屁。失气频频,多因脾虚饮食不化,或肝胃气滞所致。治宜健脾消食,行气和中。伤寒阳明腑实也见矢气,腹满。参见转矢气条。②指丧失真气之意。《灵枢·
出后蜀《重广英公本草》。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湖北鄂城人。精于医术。其子林思齐、孙林璧都继承医业。
【介绍】:见林颐寿条。
【介绍】:见王琦条。
灾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灾眚时至。”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轮上一颗如赤豆。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