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甜瓜茎,详该条。
胆病所生的邪气。《难经·十难》:“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白花射干,详该条。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疮疡内托法,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栀子、柴胡、黄芩、连翘、防风、荆芥、赤芍药、甘草、当归尾、灯心、金银花。为粗末,水煎服。治肝风郁滞,生疮有脓者。若渴,加天花粉。
见《履岩本草》。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外科启玄》卷一:“疮疡麻木而不知痛痒者,是气虚而不运,又兼疮毒壅塞,经络不通,致令麻木而不知有无也,亦分轻重耳。盖麻者木之轻也,木者麻之重也。……大抵未溃之先有麻木者,毒塞轻重之分也;已溃之后
即阴囊。《寓意草》:“少腹有疝……,坠入睾囊甚易。”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包括积热泄泻、积寒泄泻、痰积泄泻、食积泄泻、脾虚泄泻。又如气泻、积瘀泄、酒泄、肾泄、肝泄等,亦属内伤泄泻。参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