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痰流注

湿痰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见《外科枢要》卷二。因脾虚气弱、湿痰内阻,复感邪毒,流溢于营卫肌肉之间所致。《疡医大全》卷二十九:“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皮色不变,久而不治,则发热作脓。”溃后脓液稀白,脓尽渐愈。治疗:初起木香顺气饮,佐以健脾化痰之剂;外用冲和膏敷贴,或艾条灸,促其消散;溃后服托里透脓汤;日久难敛脓稀者,宜补益气血,服人参养荣汤;并参见附骨疽溃后治疗。

猜你喜欢

  • 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

    见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人图条。

  • 重订绮石理虚元鉴

    见世补斋医书条。

  • 枣花翳还睛散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车前子、知母、茺蔚子、人参、防风、茯苓、玄参各二钱,黄芩一钱半。为粗末,水煎,去渣服。治枣花内障,症见风轮旁边,白睛之内,映出白翳,如枣花锯齿之状。

  • 育婴秘诀

    儿科著作。又名《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育婴家秘》。4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549年。本书首载幼科发微赋一篇,论儿科诊治要点;卷1叙述有关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五脏症治;卷2论胎疾、脐风、变蒸及

  • 灰黑干刺苔

    舌苔灰黑而生干刺。为脏腑实热,律液受伤。症见咽干,口燥,喘满,宜急下存阴。若里结未成,而见烦躁,口渴,胸中胀满,呕吐频作,或常干呕等症,则宜苦寒清热(见《伤寒舌鉴》)。

  • 意念。《素问·宣明五气篇》:“脾藏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又“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

  • 简易普济良方

    书名。6卷。明·彭用光撰。刊于1561年。书中除列述中风、伤寒等常见病证的一些单方验方外,并介绍了有关食疗、食物宜忌、食物制造、养生等内容。卷6为彭氏注释的《痈疽神妙灸经》,其中绘有人体穴位图17幅,

  • 保婴集

    见田氏保婴集条。

  • 小竹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眉冲,见该条。

  • 经脉不止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