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疮

热疮

病名。①热病后生于口周围及颜面的疱疹性皮肤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又名热气疮,俗名燎疱。由风热外感,或肺胃积热上蒸所致。易发生在上唇、口角鼻孔周围,也可发生在颜面。患处皮肤出现密集成簇的小水泡,形如粟米,或如小豆,疱液澄清,渐变混浊,自觉瘙痒灼痛,约一周左右消退,愈后常可复发。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涂黄连膏或金黄膏。相当于单纯疱疹。②泛指发生暑季之小疮。

猜你喜欢

  • 果中毒

    病名。因食有毒或变质果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果菜毒的药物,如麝香、猪骨灰、米醋、童便、甘草、酱汁、酒糟、葛汁、白兔藿、白花藤、杏根等。可参考。参见饮食中毒、中毒条。

  • 经行声瘖

    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

  • 徐选

    【介绍】:参见徐述条。

  • 承灵

    经穴名。代号GB1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头顶部,当瞳孔直上入发际4.5寸处;或于头临泣后4寸取穴。另说在入发际三寸五分(《备急千金翼》);入发际五寸(《针灸大成》)

  • 丫指毒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手丫发。见该条。

  • 双胎

    出《脉经》。亦名双生、骈胎。指妇人一次怀二胎。

  • 新刊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

    见仁斋直指小儿方条。

  • 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

    见育婴秘诀条。

  • 唐传那保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藏语名,详该条。

  • 泛指颈项,或专指颈项的前部。参见颈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