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猫儿眼睛

猫儿眼睛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儿眼睛

药材名称猫儿眼睛

拼音Māo ér Yǎn Jinɡ

别名尼泊尔蓼、小猫眼、野荞子

来源蓼科猫儿眼睛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

性味酸、涩,平。

功能主治收敛固肠。主治红白痢疾,大便失常,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3~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猫儿眼睛

药材名称猫儿眼睛

拼音Māo ér Yǎn Jinɡ

别名小猫眼,野荞子。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尼泊尔蓼全草。春、夏季采,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细弱,直立或平卧,有分枝,节处略膨大,有纵棱槽。单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近无柄,抱茎;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全缘,沿叶柄下延呈翼状或耳垂形,下面密生金黄色腺点;托叶鞘筒状,膜质,淡褐色,先端平截,基部疏生有长毛。头状花序球形,顶生或腋生,花序梗上部具腺毛;总苞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或淡红色,密集;花被通常4深裂,裂片矩圆形;雄蕊6~7;花柱2,下部合生,子房椭圆形,柱头头状。瘦果圆形,两面凸出,黑色,密生小点,无光泽,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区土壤深厚湿润、阳光充足处的沟边及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苏、福建、云南、西藏、广东、四川等地。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喉痛,目赤,牙龈肿痛,赤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猫儿眼睛

药材名称猫儿眼睛

拼音Māo ér Yǎn Jinɡ

别名小猫眼、野荞子、野荞菜、野荞麦草、头状蓼、荞麦草、水荞麦马蓼草、山谷蓼、野荞麦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尼泊尔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nepalense Meissn.[P.Alatum Buch.-Ham.Ex D.Don]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晾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自茎基部分枝,茎细弱,直立或平卧,节处略膨大,有纵棱槽。单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近无柄,抱茎;托叶鞘简状,膜质,先端偏斜;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cm,宽l-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全缘,沿叶柄下延呈翅状或耳垂状,下面密生黄色腺点。头状花序成球形,项生或腋生,花序梗上部有腺毛;总苞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或淡红色;密集;花被常4裂;雄蕊5-6;花往2,下部合生,子房椭圆形,柱头头状。瘦果扁卵圆形,两面凸出,黑褐色,密生小点,无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5-8月,果期 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区土壤深厚湿润、阳光充足的沟边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尼泊尔蓼全草含5,4′-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烷酮(5,4’-di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5,6,7,4’-四甲氧基黄烷酮(5,6,7,4’-tetrmethoxyflavanone),5,6,7,2’,3’,4’,5’-七甲氧基黄烷酮(5,6,7,2’,3’,4’,5’-hep-tamethoxyflava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1],3’,4’,6’,2”,3”,4”,5”-七甲氧基-l,3-二酮基查耳酮(3′,4′,6′,2″,3″,4″,5″-heptamethoxy-1,3-diketo chalcon),槲皮素3-O-鼠李二糖甙(quercetin-3-O-rhamnobi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quercetin-3-O-galactoside),木犀草素-6-C-葡萄糖甙(luteolin-6-C-gucoside)及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2]。

性味苦;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通络。主咽喉肿痛;目赤;牙龈肿痛;赤白痢疾;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莽草根

    药材名称莽草根拼音Mǎnɡ Cǎo Gēn别名红茴香根、老根、八角脚根、披针叶茴香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lanceolatum A.C.

  • 红鬼笔

    药材名称红鬼笔拼音Hónɡ Guǐ Bǐ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红鬼笔Phallus rubicundus (Bos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竹林内地上

  • 披针叶毛茛

    《全国中草药汇编》:披针叶毛茛药材名称披针叶毛茛来源毛茛科披针叶毛茛Ranunculus amurensis Koma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吉林、四川。性味辛,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发散风

  • 水鳖蕨

    药材名称水鳖蕨拼音Shuǐ Biē Jué别名水别蕨、水客妈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水鳖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ephropieris delavayi(Franch.)Micke

  • 黄瓜藤

    《中药大辞典》:黄瓜藤药材名称黄瓜藤拼音Huánɡ Guā Ténɡ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茎。6月采。阴干或鲜用。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 苦竹根

    《中药大辞典》:苦竹根药材名称苦竹根拼音Kǔ Zhú Gē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根茎。功能主治《食疗本草》:"大下心肺五脏热毒气。细锉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

  • 多头风轮菜

    药材名称多头风轮菜拼音Duō Tóu Fēnɡ Lún Cài别名风轮菜、漫胆草、小益母草、走马灯笼草、脚癣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多头风轮菜的全草。全年可

  • 密毛桃叶珊瑚果

    药材名称密毛桃叶珊瑚果拼音Mì Máo Táo Yè Shān Hú Guǒ英文名Aucuba himalaica Hook.f .et .Thoms .var.pilosissma Fang et

  • 无患子皮

    《中药大辞典》:无患子皮药材名称无患子皮拼音Wú Huàn Zǐ Pí别名槵子肉皮(《濒湖集简方》),无患子荚(《本草汇言》)。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

  • 李根

    《中药大辞典》:李根药材名称李根拼音Lǐ Gēn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9~10月采。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