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学家。字良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弘治间(1488~1505年)任太医院医士,后赠为院使。尤其精于儿科,并有不少独特的论述,主张治病必求五行生尅之理。著有《保婴撮要》,后由
【介绍】:参见钱瑛条。
【介绍】:晋代医生。一作靳邵。精于经方本草,但迎合服食之风制五石散,为封建统治阶级士大夫所推重。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蚕豆壳,详该条。
统指肾虚。其中多指肾阴虚。详该条。
《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疏、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慙于司命之职矣。”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指卯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出甚。”参见十二时条。
见《本经疏证》。即淡豆豉,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敦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