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多因火盛血燥或久病气血亏损,导致毛发色黄不泽。治宜滋肾凉血。内服草还丹。外用菊花散煎水洗发。
证名。见《证治要诀·脚气》。即足心痛。参见该条。
体表部位。见《银海精微》。即上睑。详该条。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从而达到清热、去湿、止血、止泻、止痛等目的。常用如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小儿推拿方法名。即推骨节法。详该条。
出《奇效良方》。指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脉纹。详小儿指纹条。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亦名阳汗。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①指女子第一次来的月经。②中药名。古代有以初潮之月经,干燥后取其粉末而入药。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指生于大腿内侧之肿疡。由风湿郁积,气血阻滞而成。患处皮肤不红肿,但疼痛难忍,溃后有败肉如蜂之状,故名肉蜈蜂。初起治宜消散,服黄芪内消汤;外用五虎丹;已溃用五五丹去腐,继用生肌
病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因黑睛生翳似钉头而得名。即钉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