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为有头疽生于脊背者。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三。脏腑俞穴皆在背部,故本病多因脏腑气血不调,或火毒内郁,或阴虚火盛凝滞经脉,使气血壅滞不通而发。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后世又有上搭
出《杂病源流》卷二十四:“以喉花即为蒂中。”即悬雍垂。详该条。
《素问》注本。明·丁瓒撰。12卷。成书于1529年。此书以滑寿《读素问钞》为基础,又撷取前人之注,重为补正而成。其中引用唐·王冰注文尤多。全书共分十二门类,各类一依滑氏《读素问钞》旧例。书后并附有“五
病名。指身体面目皆变黄的病证。即黄疸。《太平圣惠方·黄病论》:“黄病者,一身尽疼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壮热,口里有血,当下之,如猪肝状,其人小腹满急。若其人眼睛涩疼,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是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针眼。详该条。
见章太炎医论条。
见阴阳失调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地廓。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玄精石,详该条。
病证名。见《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即凉燥。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