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蔬菜栽培学》。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夫风湿在于府藏,与热气相搏,便发于黄,即小便或赤或白,好卧而心振,面虚黑,名为风黄疸。”参见黄疸有关条。
病名。见《喉科方论》。又名牙根流血。多由阳明胃火炽盛,或热迫血妄行所致。症见齿龈肿痛,齿根出血。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可选清胃散、犀角地黄汤、玉女煎等加减;或用草决明煎水含漱。参见齿衄条。
见《本草正义》。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烦。详该条。
①小儿头面部望诊的部位。即耳前锐发下,平耳壳根前方,相当和髎之处。明·方贤《奇效良方》:“太阳脉红至太阴,内外有热,又连文台,热极不解;至武台,渐生变证。”②推拿穴位名。即虎角。见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普济方》。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