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疿疮

疿疮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又名沸子夏日沸烂疮热疮。夏季气候炎热,小儿多生疿疮,即疿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此由盛热汗津出,而腠理开,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其状细碎,累累如粟芥之类,色赤而痒。多生额、头、胸、背之上,甚至遍身。”如身热、疿子簇集成瓣、颜色鲜红,搔痒较甚者,为热疿。治宜清暑散热,如新加香薷饮,或生啖西瓜等,并用冰水磨檀香外涂。

猜你喜欢

  • 横门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位于腕掌侧横纹中点的近心侧稍上方(约五分)处。自横门推向板门,止吐;自板门推向横门,止泻。

  • 骈(pián 楩)产

    骈,并列或一对。骈产即双生。详该条。

  • 弦脉

    脉象之一。脉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如按琴弦。《素问·玉机真脏论》:“端直以长,故曰弦。”多见于痛证、风证、痰饮,以及高血压、肝胆疾患等。

  • 肾主先天

    肾藏精,人的生殖发育,须赖肾脏精气的作用,故称。参见先天、先天之本各条。

  • 肾虚头痛

    证名。指肾中元阴或元阳虚衰所致的头痛。《证治准绳·头痛》:“下虚者,肾虚也,故肾虚则头痛。”肾阴虚为主者,症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可用六味丸、大补元煎加减。肾阳虚

  • 虚痞

    病证名。指无物无滞的痞证。多由饮食伤中,劳倦过度,或脏腑阴阳亏损,气机斡旋无力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痞者,痞塞不开之谓。……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

  • 心躁夜啼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热夜啼。详该条。

  • 肛瘘

    病名。即肛漏。详该条。

  • 鬼堂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所指即上星穴。又《千金翼方》作尺泽穴别名。

  • 赞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指治疗痈肿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将针直入直出,反复多次地浅刺,使之出血。以其反复浅刺,后刺赞助前刺,故名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