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毒

痘毒

指引致痘疮(天花)之邪毒。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故称为“痘毒”。《医学正传》卷之八:“盖因胎毒藏于命门,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之年,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

猜你喜欢

  • 惊风烦渴

    病证名。惊风后伤津引起的烦躁、口渴症状。多因小儿惊风,伤及津液,津亏则虚热内生,烦渴喜饮。治宜益气养阴。用麦门冬汤加减。

  • 胆黄

    ①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此是胆黄。”治宜用灸烙法或用黄芩汤。参见黄疸有关各条。②指惊恐胆虚而致的黄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胆黄者,面色青

  • 真牙

    又名智齿。指生长最迟之第三臼齿,俗称尽头牙,亦即今之第三磨牙。人发育至一定时期即生此牙。女子二十一岁左右,男子二十四岁左右始生真牙。《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

  • 金钮头

    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金扣钮之别名,详该条。

  • 椒苄(hù 互)丸

    《审视瑶函》卷六方。川椒(去目,微炒)、熟地黄、生地黄。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盐米饮送下。治目昏多泪。

  • 垂痈

    病名。即上腭痈。详该条。

  • 吹妳

    病名。出《肘后方》卷五。即早期乳痈。《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夫产后吹妳者,因儿吮妳之次,儿忽自睡,鸣气不通,乳不时泄,蓄积在内,结成肿,壅闭乳道。致使津液不通,腐结疼痛,名曰吹妳。”妳,奶的异体字。

  • 漱经

    病证名。张蕃芝《生生要旨》:“妊娠阴阳失和,胎气不安,以致腹中作痛,时有漏下,俗名漏胎,又名漱经。宜胶艾汤主之。”详胎漏条。

  • 腹中痛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 辣茄

    见《花镜》。即辣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