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膈。《伤科补要》:“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膈。”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恶疮。见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攻发,身生疮者,名曰蓐疮。此症见于头面腿臂等处,并逐渐蔓延,引起患儿啼哭不乳。治宜用黄连粉、青黛香油调涂。
见宋若昂《胎产珍庆集》。即恶阻。详该条。
见《重庆草药》。为辣椒茎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六世纪【介绍】:隋代医家。籍贯不详。《隋书·经籍志》记载:著有《诸病源候论》5卷,目录1卷。据研究,吴景贤当系今题名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的作者之一。
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肠痫之为病,不动摇。”参痫条。
病名。又名兜腮喉痛。多由痰火邪毒炽盛上炎致疮痈兜腮而发。症见腮下肿甚,疼痛连及咽喉,牙关开合不利,饮食吞咽受累。《增删喉科心法》:“此症生于两腮肌肉不着骨之处。高肿红色焮痛,连及咽喉,初起寒热往来。”
病名。即蜡烛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