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痢疾

痢疾

病名。见《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本病以腹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为特征。常因外受六淫疫毒之气,内伤七情劳役,或饮食不慎,积滞肠中,传导失常所致。治宜分辨虚实实证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痢疾从病因分,有风痢痧痢暑痢湿热痢寒痢热痢疫痢毒痢气痢。从大便性状分,有赤痢白痢血痢赤白痢脓血痢五色痢等。从病情轻重和病程分,有噤口痢休息痢奇恒痢久痢虚痢等。详见各条。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

猜你喜欢

  • 三合散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方。白术、当归、芍药、川芎、黄芪、茯苓、熟地黄一两,柴胡、人参各一两半。水煎服,日三次。治产后日久虚劳,针灸不效者。

  • 光明

    ①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

  • 吴澄甫

    【介绍】:见吴元溟条。

  • 胞肿

    证名。见佚名《异授眼科》。俗称眼皮肿。病因较复杂,除由眼睑疾病直接引起外,还可发于其它多种眼病及全身性疾病。本证大体可分虚实两大类:一般实证表现为肿硬拒按,红赤焮痛,或瘀血青紫,糜烂胶粘等,如“胞肿如

  • 夹疽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或问喉之两旁生疽何如?曰:此名夹疽。”即夹喉疽,详该条。

  • 伤寒杀车捶法

    见伤寒六书条。

  • 大方

    七方之一。方剂之大者。对于邪气强盛,病有兼证的可使用大方。《儒门事亲》卷一:“夫大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专,不可

  • 血沙淋

    病名。见《女科经纶》卷一。指妇人月经来时,交合阴阳,伤于血络,而致经漏淋漓不止,俗名血沙淋。治宜调和血气,使脏腑和平,经血可止。参见经漏条。

  • 中附上

    《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中附上,是指前臂内侧皮肤(尺肤)的中段三分一。参见上附上条。

  • 连眶赤烂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