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瘛疭

瘛疭

证名。见《灵枢·热病》。亦作瘛疭或痸疭,又称抽搐搐搦抽风等。指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伤寒明理论》卷三:“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多由热盛伤阴风火相煽、痰火壅滞,或因风痰、痰热所致。治宜平肝熄风清心泻火祛风涤痰等法。亦有热伤元气者,四肢困倦,指麻瘛疭,宜人参益气汤。有脾胃虚弱者,呕吐泄泻,时作瘛疭,宜补中益气汤加桂、附。有肝脏虚寒者,胁痛,眼目昏花,时时瘛疭,宜续断丸。有失血之后,气血耗伤,筋脉失养而瘛疭者,宜八珍汤加减。本证可见于多种疾患。如脑炎、脑瘤、癫痫、肝性脑病、尿毒症、高热中暑破伤风药物中毒等。

猜你喜欢

  • 三阴病

    病名。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三阴病的总称。《医学心悟·六经见证法》:“三阴有传、有中。……三阴有传经者,由三阳而传入三阴,此热邪也。有直中者,初起不由阳经传入,而直中三阴,此寒邪也。”三阴病多见里证

  • 累济散

    即雷击散,见该条。

  • 肝水

    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多因水气凌肝,肝失疏泄所致。参见水肿、十水条。

  • 五逆不刺

    指临床遇到五种脉、证不符的危重病症,禁用针刺。《灵枢·五禁》:“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

  • 久心痛

    病名。指心痛久延不愈者。《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参见心痛条。

  • 精气

    同正气,泛指构成和维持生命的精华物质及其功能。《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具体如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

  • 阴厥

    厥证之一。指阳亏精损致四肢厥逆之证。《医林绳墨·厥》:“阴厥者,因其纵欲太过,阳亏于内,精损于外,邪气偶入,阳衰精竭,不能荣养,反被克伐,脏腑生寒而发厥也。其症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厥逆,屈足倦卧,唇

  • 七星莲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肾筋

    推拿穴位名。即黑筋,具体详该条。

  • 严观

    【介绍】:明代医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精于医术,治病不拘泥于古方,长于用药,很有胆略,尤其善于用附子,人们叫他“严附子”。他的弟弟严泰,继承他的医术,精于治疗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