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妙香散,见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磁石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生于项后发际处之疮疖。见《疡医准绳》卷三。多由内郁湿热,外受风火所致。初起形如粟米,渐大如黍豆,坚硬高起,顶白根赤,痛痒较甚,破后流少许脓液,时破时敛,缠绵难愈。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化湿。内服五味
出《神农本草经》。即马先蒿,详该条。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客忤,口吐青、黄、白沫,水谷挟杂,面色变异,喘息腹痛,反则瘈疭,状如惊痫,眼不上窜,为客忤似痫,治宜镇惊安神《幼科发挥》)。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山大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银海精微》:“乌轮赤晕,刺痛浮肿,此肝热也。”即抱轮红。详该条。
病名。出《兰台轨范》卷五。即鼻衄。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曲差。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