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接骨

白接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接骨

药材名称白接骨

拼音Bái Jiē Gǔ

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

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S. Moore) E. Hossain [Asystasia chinensis S. Moore],以全草根状茎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用于肺结核,咽喉肿痛,糖尿病,腹水;外用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末撒伤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白接骨

药材名称白接骨

拼音Bái Jiē Gǔ

别名玉龙盘、无骨苎麻、玉梗半枝莲(《百草镜》),玉按骨、血见愁、玉钱草、麒麟草、玉连环(《纲目拾遗》),接骨丹接骨草、猢狲节根、金不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橡皮草(江西《中草药学》)。

出处《浙江民间草药》

来源爵床科植物小阿西达根茎全草。夏、秋采全草、根茎。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0厘米。地下茎白色,质脆,带方形,有白色粘液。茎方形,具分枝,全体光滑无毛。叶对生,卵形、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阔2~4.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常下延至叶柄,边缘具极不明显的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苞片披针形;花序主梗及花柄和花均密被绛紫色的圆头长柄腺毛;花长3.3厘米,淡紫红色;萼钟状,深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先端5裂,裂片半椭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筒基部,不超出花筒外,花药棒形,花丝较花药短而光滑;雌蕊长2.7厘米,基部有蜜盘,花柱白色光滑,柱头略两叉,近于头状,子房2室。花期夏秋。

生境分部生于山区阴地。分布我国东南至西南部。

性味甘淡,平。

①《纲目拾遗》:"味甘淡。"

②《浙江民间草药》:"味淡,性平。"

归经《纲目拾遗》:"入肺经血分。"

功能主治止血,去瘀,清热解毒。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扭伤,疖肿,咽喉肿痛。

①《纲目拾遗》:"根: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

②《浙江民间草药》:"去瘀。治破伤风。"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下肢溃疡,腹水,肺结核。"

④江西《中草药学》:"止血,接骨。治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根1~2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外伤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创伤出血:白接骨全草或根晒干,研末,加少许冰片,撒敷伤口。(江西《中草药学》)

③断指再植:鲜白接骨全草加食盐捣烂外敷,再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扭伤:白接骨根茎、黄栀子、麦粉各等量,加食盐捣烂,包敷伤处。或白接骨根加蒴藋根等量,捣烂外敷,每天换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上消化道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研末冲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疖肿,下肢溃疡:白接骨全草加适量白糖,捣烂外敷。

⑦治肺结核:鲜白接骨根茎二两,水煎服。

⑧治腹水:鲜白接骨根一两,水煎服。

⑨治糖尿病:白接骨全草一两,元宝草马蹄金爵床各五钱。水煎服,连服十余剂。

⑩治咽喉肿痛:白接骨根茎、野玄参各一两,用木器捣烂,绞汁漱咽喉服,连服二至三次。(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接骨

药材名称白接骨

拼音Bái Jiē Gǔ

英文名Rhizome or herb of Chinese Asystasiella

别名玉龙盘、无骨苎麻、玉梗半枝莲、玉接骨、血见愁、玉钱草、麒麟草、玉连环、接骨丹接骨草、猢狲节根、金不换、橡皮草、华阿西达、小阿西达、蛀木虫

出处出自1.《浙江民间草药》。

2.《百草镜》:玉龙盘,一名无骨苎麻。叶类苎麻而薄小,背不白,茎如箸,色明透,至九月,茎白明如水晶,上有细红点子,十月萎,采宜九月。一名玉梗半枝莲,捣之有白浆稠滑。

3.《纲目拾遗》:无骨苎麻,叶小圆,根如水芹。生湿阴处,立夏时发苗,逢节则粗,叶尖长,根蔓延,色白多粗节,类竹根,捣之汁粘,高者尺许。松土种之,极易繁衍。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据实验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应酬科植物白接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ystaiella chinensis (S.Moor) E.Hossain [Ssystasia chinensis S.Moore; Asystosiella neesiana auct.non (Wall) Lindau]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白接骨 多年生草本,高25-45cm。地下茎白色,质脆,带方形,有白色粘液。茎直立,略呈四棱形,分枝,节部膨大,棱上疏被白以短毛或光滑。叶对一;叶片长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6-12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渐窄呈枯形下延至叶柄,边缘微波状成具稀疏而不明显的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或基部有分枝,顶生,长6-12cm,花单生或双生,常偏于一侧,苞片微小,长约2mm,有腺毛;花萼5裂达基部,长约6mm,有腺毛;花冠淡紫红色,漏斗状,外疏生腺毛,花冠筒细长,长约4cm,檐部5裂,略不等,长约1.5cm;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喉部;子房上位,每室有2粒胚珠。蒴果长椭圆形,长约2cm,上部具种子4颗,下部实心细长似柄。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林下阴湿的石缝内和草丛中,溪边赤有。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短不一,茎略呈四方形,有分枝,全体光滑无毛。叶对生,皱缩,完整叶片卵形至椭圆状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2.5-4cm,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常下延至叶柄;叶缘微波状至具微齿。

性味味苦;淡;性凉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续筋接骨;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瘀肿;扭伤骨折;风湿肢肿;腹水;疮疡溃烂;疖;肿;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烂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适品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孕妇及月经期慎服。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根: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

2.《浙江民间草药》:去瘀。治破伤风。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下肢溃疡,腹水,肺结核。

4.江西《中草药学》:止血,接骨。治上消化道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酸枣根

    药材名称酸枣根拼音Suān Z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 的根。拉丁植物动物

  • 端哼

    药材名称端哼拼音Duān Hē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大叶火筒树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ea macrophylla Roxb.ex Hornem.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根,洗净,切片

  • 杉寄生叶

    药材名称杉寄生叶拼音Shān Jì Shē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鞘花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osolen cochinchinensis( Lour.) VanTiegh.[

  • 岩五加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五加药材名称岩五加别名五叶参来源五加科岩五加Pentapanax leschenaultii (Wight et Arn.) Seem.,以茎皮、根皮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

  • 水冬瓜根

    药材名称水冬瓜根拼音Shuǐ Dōnɡ Guā Gēn别名接骨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icellia angulata Olinv.采收和储藏:

  • 紫背草

    药材名称紫背草拼音Zǐ Bèi Cǎo别名紫背鹿含草、紫背天葵、紫背鹿衔草、反背红、草本及背红、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出处紫背草始载于《滇南本草》,原名紫背天葵草,云:"紫背天葵草,俗呼紫背鹿

  • 昆明鸡血藤根

    药材名称昆明鸡血藤根拼音Kūn Mínɡ Jī Xuè Ténɡ Gēn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的根。化学成分根和种子均含鱼藤酮及拟鱼藤酮,种子含

  • 裂叶心翼果

    药材名称裂叶心翼果拼音Liè Yè Xīn Yì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茶茱萸科植物心翼果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pterygium quinquelobum Hassk.[Cardiop

  • 庵 (艹闾)

    药材名称庵 (艹闾)拼音ān ( Cǎo Lǘ )英文名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别名庵(艹闾)草、庵 (艹闾)篙、淹 (艹闾)、覆(艹闾)、臭篙、庵蒿出处出自《神农本草

  • 细草

    药材名称细草拼音Xì Cǎo别名藻(《植物名实图考》),金鱼藻、聚藻(《植物学大辞典》),松藻(《中国植物图鉴》),软草(《四川中药志》),鱼草(《重庆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