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柳

白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柳

药材名称白柳

别名苏盖提[维名]

来源杨柳科白柳Salix alba L.,以叶、芽、根入药。

生境分部新疆、甘肃、青海。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湿热,祛风湿。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肾炎,疮疖。用白柳叶浸膏(每100公斤柳叶,可提7.5~10公斤浸膏)。制成片剂,每次服3~5片(每片0.5克),每日4~6次。

治黄疸型肝炎:鲜白柳芽3钱,开水沏,当茶饮(亦可与红糖同服)。

治风湿性关节炎初起:白柳芽5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柳

药材名称白柳

拼音Bái Liǔ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白柳的枝叶或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alb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嫩枝叶或芽,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白柳,乔木,高达20m。老树皮暗灰色,深纵裂。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5-12(-15)cm,宽1-3(-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幼叶两面被白绢毛,后脱落;叶柄长约1cm,有白色绢毛,托叶披针形,边缘有腺点,时脱落。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轴上密被白色绒毛;雄花序长3-5cm,药药鲜黄色,雄蕊2;苞片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淡黄色,有缘毛;腺体2,背生和腹生;雌花序长3-4.5cm,子房卵状圆锥形,有短柄或近无柄,花柱短,常2浅裂,柱头2裂;苞片全缘;腺体1,腹生,稀有1不发达的背腺。果序长3-5.5c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沿河生长,可以分布到海拔3100m。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柏木双黄桐(cupressuflavone),还含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腺腮炎;黄疸性肝炎;盆腔炎;肾炎;疮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鞍藤根

    药材名称马鞍藤根拼音Mǎ ān Ténɡ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根。功能主治治风火牙痛,关节风湿痛,流火,湿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调敷。复

  • 小飞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飞蓬药材名称小飞蓬拼音Xiǎo Fēi Pénɡ别名破布艾、鱼胆草、竹叶艾、臭艾、小山艾来源本品为菊科飞蓬属植物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鲜叶入

  • 圆锥花南蛇藤根

    药材名称圆锥花南蛇藤根拼音Yuán Zhuī Huā Nán Shé Té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女金芦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金芦药材名称女金芦别名扇把草、地蜈蚣、石蚕、石角、小骨碎补、紫柄茀蕨来源蕨类水龙骨科紫柄茀蕨Phymatodes crentopinnata (Clarke) Ching,以根入

  • 白毛草

    药材名称白毛草拼音Bái Máo Cǎo别名伏地蜈蚣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

  • 厚叶川木香

    药材名称厚叶川木香拼音Hòu Yè Chuān Mù Xiānɡ英文名Thick-leavedDolomiaeaRoot别名青木香、木香来源为菊科植物厚叶川木香Dolom

  • 棉花杜仲

    药材名称棉花杜仲别名山杜仲、岩杜仲来源卫矛科棉花杜仲Euonymus virens C. Y. Wu, mss.,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涩,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壮腰止痛,固精。主治痨

  • 大叶钩藤

    药材名称大叶钩藤拼音Dà Yè Gōu Ténɡ别名大钩丁(《广西药植名录》),双钩藤(《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带钩茎枝。秋、冬

  • 大叶金锦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金锦香药材名称大叶金锦香别名野牡丹、尼泊尔金锦香来源野牡丹科大叶金锦香Osbeckia nepalensis Hook. f.,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广西。性味苦、涩,凉。功

  • 贝子

    药材名称贝子拼音Bèi Zǐ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经》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