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虎汤

白虎汤

伤寒论》: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石膏30g知母9g甘草3g粳米6g

功能主治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摘录伤寒论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三钱)石膏(五钱)甘草(一钱)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治伤寒脉浮滑者,表里有热,若汗下吐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大渴,舌上干燥欲饮水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七十五两,甘草三十七两半,石膏(洗)十二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粳米三十馀粒,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服。

小儿量力少与之。或加人叁少许同煎亦得,食后服。

注意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

春时及立秋后,并亡血虚家,并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6两,石膏1斤(碎),甘草2两(炙),粳米6合。

药理作用抗乙脑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64;7:456),用本方煎剂于实验性小白鼠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中,与大青叶提取物、竹叶石膏汤、安宫牛黄散等对照组相比较,本方能提高小白鼠存活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解暑毒,解内外之热,清肺金,泻胃火实热。主阳明气分盛热。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滑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中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7-8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一切时气,瘟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小儿疮疱隐疹伏热;温病身热,自汗口干,脉来洪大,霍乱,伤暑发痧。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注意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各家论述1.《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暍之气,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暑,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知母味苦寒,《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又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欲彻表寒,必以苦为主,故以知母为君。石膏味甘微寒,热则伤气,寒以胜之,甘以缓之,欲除其热,必以甘寒为助,是以石膏甘寒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热气内蕴,消灼津液,则脾气燥,必以甘平之物缓其中,故以甘草粳米为之使,是太阳中暍,得此汤则顿除之,即热见白虎而尽矣。

2.《医方考》:石膏大寒,用户以清胃;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行,恐伤胃气,故用甘草粳米以养胃。是方也,惟伤寒内有实热者可用之。若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死无救,又东垣之所以垂戒矣。

3.《伤寒来苏集》:石膏大寒,寒能胜热,味甘归脾,质刚而主降,备中土生金之体;色白通肺,质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为君,知母气寒主降,苦以泄肺火,辛以润肺燥,内肥白而外皮毛,肺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为臣。甘草皮赤中黄,能土中泻火,为中宫舟楫,寒药得之缓其寒,用此为佐,沉降之性,亦得留连于脾胃之间矣。粳米稼穑作甘,气味温和,禀容平之德,为后天养命之资,得此为佐,阴寒之物,则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

4.《医方集解》: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甘草和中而泻心脾之火,或泻其于,或泻其母,不专治阳明气分热也。

临床应用1.温热:汪某某,男,54岁。患感冒发热,入某某医院,在治疗中身热逐步上升,曾屡进西药退热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持续发热达38.8℃,口渴,汗出,咽微痛,脉象浮大,舌苔薄黄。此为温热已入阳明,内外虽俱大热,但尚在气分,以白虎汤加味以治,处方:生石膏60g,知母12g,粳米12g,炙甘草9g,鲜茅根30g(后下),鲜芦根30g,连翘12g。水煎,米熟汤成,温服。下午及夜间连进2剂,热势下降,体温38℃,次日原方续进2剂,热即下降到37.4℃,后将石膏量减至45g,2剂后体温已正常。

2.中暑:某儿,8岁,中暑,身灼热烦渴,四肢懈惰,一医与白虎汤,二旬余日,犹不效,先生曰:某医之治,非不当,然其所不效者,以剂轻故也,即倍前药与之(贴重10钱),须臾发汗如流,至明日善食,不日复故。

3.三阳合病:某男,70余岁。秋患伤寒证,不治,久而化热,便难溲赤,头常晕,渐加剧,不能起坐,坐则房屋旋转。发热间或恶寒,继则昏蝥,发则口木舌强不能言,手足亦不能动,耳聋,呼之如无所闻,目灼灼直视,约需1小时始复常态,时谵语。曾数就医,均以老年体虚,治当滋补,服药无效,病反日进。其中有认为病有热象,当用清凉者,投之小效。迁延至春不愈,后来我处诊治。脉六部洪滑,舌苔黄厚,口渴引饮。与三阳合病相近,治当用白虎汤。处方:鲜茅根120g,生石膏60g,知母、花粉各15g,粳米9g,甘草6g。服药后病人顿觉清爽,眩晕大减,是日昏蝥仅发2次,但脉之洪滑不减,知其蕴热尚炽,原方加量,先煎茅根,取汤去滓,再入余药,煎取清汤3碗,每小时1碗,日尽1剂。2天后身即不重,耳不聋,转侧自如,昏蝥已不发。又服6-7剂,口亦不渴,舌苔渐薄,大便亦通,更进5剂,头晕始去。

4.热厥证:史某某,女性,38岁,农民。急诊时病人已陷入昏迷3小时。发热已2日,急性热性病容,体质营养良好,全身多汗,皮肤湿润,体温40.5℃,手足微冷,心跳急速,口腔干燥,白色薄苔,脉滑而有力,腹诊腹壁紧张度良好,无抵抗,压痛。来院后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0毫升,为处白虎汤原方。6小时后病人诉口渴,给饮凉开水少量,次日神志清楚,诉头痛乏力,体温38.5℃,续服前方,病情续有好转,第3日恢复常温,又5日痊愈。

摘录伤寒论

普济方》卷一三五引《三因》: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麻黄2两(捣碎),粳米1合。

制法上挫细。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渴,烦躁不解,脉洪大者。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煮米熟为度,去滓,分温3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五引《三因》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龙骨(研)1两,白石英(研)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1两,百合1两,磁石(煅,醋淬10遍)1两,玄参半两,大豆1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气劳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6分,更入酒半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回春》卷二: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石膏5钱,知母2钱,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参1钱,五味子10粒,麦门冬(去心)1钱,山栀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阳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秋感热之疫疠,或阳明下后,大便不固,热不退者,或湿温证热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方加苍术;若伤寒汗下后,自汗虚热不退,加苍术人参

注意无汗脉浮,表未解而阴气盛,虽渴不可用白虎汤;里有热者方可用。

摘录《回春》卷二

《顾氏医径》卷五: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石膏、金斛、知母连翘竹叶粳米玄参、山栀、淡芩、生甘草

功能主治疹已出而烦渴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2钱,石膏2钱,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浮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女科万金方》: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别名知母石膏

处方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合。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感冒风寒,表里俱热,狂言妄语,后结不解,大热大渴;及暑热发渴;妇人身热如蒸而渴者。

用法用量知母石膏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方中知母石膏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女科万金方》

普济方》卷四○三: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石膏4两,知母1两半,人参4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温热及中暑烦渴;并治小儿痘疱、麸疹、癍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

用法用量糯米煎,米熟为度,子母同服,但加生姜大枣煎。渴盛者,更加干葛,春冬秋寒有证亦服,但加枣煎。小儿减半。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猜你喜欢

  • 干颓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干颓汤药方名称干颓汤处方生箭耆150克当归3O克 甘枸杞果30克 净杭萸肉30克 生滴乳香9克 生明没药9克 真鹿角胶18克(捣碎)功能主治治肢体痿废,或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者

  • 蚕香散

    药方名称蚕香散处方蚕纸(已出者,烧灰)1钱,乌贼鱼骨(去甲)1钱,染胭脂1钱,麝香(研)半钱。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耳脓久不愈。用法用量满塞耳中不动,候自落。未愈,再用。摘录《圣济总录》卷—

  • 茯苓车前子饮

    药方名称茯苓车前子饮处方茯苓、车前子各等分。功能主治利水导热。主小便甚少,下利不止。用法用量煎汤,时时代饮。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 姜苓桂枝汤

    药方名称姜苓桂枝汤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茯苓3钱,干姜3钱。功能主治脾肝下降,痛在少腹者。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六

  • 石南圆

    药方名称石南圆处方赤芍药、薏苡仁、赤小豆、当归(去芦)、石南叶、牵牛子、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大腹皮(连子用)、川芎,各二两;牛膝(去苗)、五加皮,各三两;独活(

  • 复明丸

    《审视瑶函》卷五:复明丸药方名称复明丸处方冬青子(生用)500克(陈酒共蜜拌蒸七次,晒七日,露七夜,焙干)元蝙蝠(活捉)1个夜明砂(酒洗,煮,炒)枸杞(捣,焙)熟地(酒浸,焙)绿豆壳(炒)各30克 川

  • 八宝妆丸

    药方名称八宝妆丸处方八味丸、安肾丸、鹿角霜丸、菟丝子丸、固真丹、黄耆丸、茴香丸、鹿茸丸。制法上各买1帖,令有1两作1处,瓷器盛,以无灰酒浸1宿,令稀稠得所,竹木槌子于净桌子上捶数1000下,却加天雄1

  • 小茴香丸

    药方名称小茴香丸处方舶上茴香(炒)葫芦巴 破故纸(炒)白龙骨(煅)各30克木香45克 胡桃(去壳)21枚羊腰子3对(切开,入盐45克擦,炭火焙熟,研)制法上药为末,酒糊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

  • 点眼金丝膏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四:点眼金丝膏药方名称点眼金丝膏处方黄连(去须)2两,大黄1两,龙胆1两,黄柏(去粗皮)1两,当归1两,山栀子仁1两(以上为末),青竹叶100片(切),大枣20个(去核,切

  • 黄仙饼子

    药方名称黄仙饼子处方川楝子3两(去核,锉作块子,1两用斑猫49个,面半升,同炒焦;1两用硇砂1钱,研碎,同面半升炒焦;1两用巴豆49粒,麸半升炒焦。斑猫、硇砂、巴豆、麸、面并不用,只留川楝子),黑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