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盗汗

盗汗

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医略六书·汗病》:“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卫而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腾汗出,醒则卫气行阳而气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见于虚劳之人,宜养阴清热。热盛者,当归六黄汤;阴虚者,六味地黄汤。”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盗汗亦可因阳虚气虚肝热湿热外感热病等所致。《伤寒明理论·盗汗》:“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张氏医通·盗汗》:“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也,二妙散白术防风牡蛎。……伤寒阳明阳证盗汗,柴胡葛根随证主治。温热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景岳全书·杂证谟》:“若睡中盗汗而无火者,宜参苓散、独参汤主之;若阳气俱虚者宜参附汤大建中汤之类主之。”《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中盗汗有阴火盛者,宜正气汤;有肝热甚者,宜龙胆散

猜你喜欢

  • 筛骨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 吴楚

    【生卒】:十七至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天士,号畹庵。歙县西乡(今安徽歙县)人。为名医吴正伦之玄孙,吴昆之侄孙。初攻举子业,兼学医,后因科举而中断医事。1681年又兼事医术,1683年将既往临证

  • 朝信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月经。详该条。

  • 姚应凤

    【介绍】:明代医生。字健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外科医术闻名,长于外科刮治手术。曾任太医院院判,卒年七十七岁。

  • 中刺激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

  • 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类经》:“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说明魄属于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如听觉、视觉、冷热痛痒感觉和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

  • 瘀血发热

    病证名。指因瘀血所致的发热。《伤寒全生集·辨内伤瘀血症发热状类伤寒》:“凡跌扑损伤,或被人踢打,或物相撞,或致挫闪,一时不觉,过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一般寒热交作,其

  • 女科秘要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 经脉不止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

  • 正性

    养生术语。指人体保持精神安定,志间寡欲。《正一法文修真旨要》说:“人能正性而合元气,少思寡欲,去智离形,然后可以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