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4卷。清·唐毓厚撰。刊于1878年。作者认为“温、疫本属两途,只因习俗并称,以致疑义不明”(见本书凡例),遂广集诸家学说,参以己见撰成本书。唐氏将温、疫病证大致分为伏气、岁气、时疫、疫毒四门;兼
【介绍】:见阮炳条。
病名。①《喉科全钥》卷上:“风火随胃气上升,薰蒸肺管。初起痛甚,肿者多,不肿者亦有。不能食,咽津犹可。悬壅下垂,肉色瘀紫。继则溃烂,急则闭喉而死。”②指一般急性的喉风,为走马喉风的同义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脐下4.5寸,再旁开腹正中线一横指处。主治子宫脱垂。直刺0.5~1寸。
经穴名。代号RN4。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
出《灵枢·营卫生会》。渎,小沟渠。下焦是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泻二便的场所,其作用在于决渎流通,象沟道排水一样,故称。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如七星并列,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丝瓜络,详该条。
见女科证治准绳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则掣缩成痫。”《幼科类萃》:“惊者,虚惕怔忡,气怯神散,痰涎来去,其泻必青,渐生风而未至惊风也。夫惊邪入心,则面红脸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