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石柑子

石柑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柑子

药材名称石柑子

拼音Shí Gān Zǐ

来源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石蒲藤Pothos chinensis (Raf.)Merr.;石柑子P. cathcartii Schott及藤橘P. angustifolium 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积,止咳。用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疳积,咳嗽;外用治骨折,中耳炎,鼻窦炎。

用法用量0.5~1两,酒泡服或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捣烂取汁,滴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柑子

药材名称石柑子

拼音Shí Gān Zǐ

别名石气柑、柑子菌芋(《分类草药性》),石蒲藤(《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巴岩香、青蒲芦茶、石葫芦(《广西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藤桔全草。3~4月或9~10月采收。

原形态藤本。茎多分枝,节间长1.2~2.5厘米。叶革质,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秃净,网脉两面凸起;叶柄有翅,长4~6厘米以上,宽5~12毫米,有时叶柄远长于退化的叶片。花序柄长10~12毫米,下弯,下部有卵状、内陷的苞片3~5枚;佛焰苞长4~6毫米;肉穗花序近球形,直径4~6毫米;萼片6,顶端内弯;雄蕊6,花丝扁平;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粒,柱头小。浆果红色。花期春季。

生境分部生于阴暗湿润的地方,以气报攀登于石上或树上。分布我国南部及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辛,无毒。"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祛风湿。治心胃气痛,疝气脚气,风湿骨痛。

①《分类草药性》:"消食,治风湿麻木。"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心胃气痛,疝气,除脚气。"

③《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祛风湿。治风湿骨痛,耳疮。"

④《四川中药志》:"治小儿五疳,大人寒气入骨,不红不肿,湿流关节,麻木等症。并能止咳,止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治小儿食滞成疳:石柑子、桐寄生。蒸鸡肝猪肝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柑子

药材名称石柑子

拼音Shí Gān Zǐ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Pothos

别名石气柑、柑子菌芋、岩香、青蒲芦茶、石葫芦、藤桔、石戎芦茶、爬山蜈蚣伸筋草、青笔标、铁斑鸠、小毛铜钱菜、风瘫药、六扑风、石上蟾蜍草、猛药、铁板草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紫苞石柑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Tapanava chinensis Raf.]2.Pothos cathcarti Schot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1.石柑子,附一藤本,长0.4-6m。茎亚木质,淡褐色,近圆柱形,具纵条纹,粗约2cm,节间长1-4cm,节上常束生长1-3cm的气生根,分枝下部常具鳞叶1枚;鳞叶线形,长4-8cm,宽3-7mm,锐尖,具多数平行纵脉。叶柄倒卵状长圆形可楔形,长1-4cm,宽0.5-1.2cm;叶片纸质,披我形状卵形一对披我状长圆形,长6-13cm,宽1.5-5.6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常有芒状尖头,基部钝,鲜时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干后表面黄绿色,背面淡黄色;中肋在表面稍下陷,背面隆起,侧脉4对,最下1对基出,弧形上繁荣昌盛,细脉多数,近平行。花序腑生,基部具苞片4-5枚;苞片卵形,长约5mm,纵脉多数;花序柄长0.8-1.8cm;佛焰苞卵形,绿色,长约8mm,展开宽约12mm,锐尖;肉穗花序短,椭圆形,至近圆球形,淡绿色或淡黄色,长7-8mm;花两性;花被片6枚;雄蕊6;子房3室,每室胚珠1。浆果黄绿色至红色,卵形或长圆形,长约1cm。花、果期全年。

2.紫苞石柑,本种与石柑子的区别是: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叶柄长4-8cm,宽0.5-1cm;佛焰苞紫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阴湿密林中常匍匐于岩石上或附生于树干上。

2.附生于海拔500-1600m的密林中树干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云南。

化学成分从石柑子全草中分得武珀酸(succin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

药理作用抗蛇毒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100%致死量的眼镜蛇毒后,立即灌服60%石柑子醇提取液75g/kg,在24小时内小鼠存活率为68.3%,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明显的差(P<0.001)。

性味味辛;苦;性平;小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消积;祛风湿;散瘀解毒。主心、胃气痛;疝气;小儿并非积;食积胀满;血吸虫晚期肝脾肿大;风湿痹痛;脚气;跌打损伤;骨折;中耳炎;耳疮;鼻窦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搽,或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消食,治风湿麻木。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心胃气痛,疝气,除脚气。

3.《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祛风湿。治风湿骨痛,耳疮。

4.《四川中药志》:治小儿五疳,大人寒气入骨,不红不肿,湿流关节,麻木等症。并能止咳,止气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榔榆茎

    药材名称榔榆茎拼音Lánɡ Yú Jīnɡ别名鸡筹仔茎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p.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原形态落叶乔

  • 白背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背叶药材名称白背叶拼音Bái Bèi Yè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来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 光里白

    药材名称光里白拼音Guānɡ Lǐ Bái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光里白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opterygium laevissima(Christ)Nakai[Gleichenia

  • 粘人花根

    《中药大辞典》:粘人花根药材名称粘人花根拼音Zhān Rén Huā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波叶山蚂蝗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粘人花"条。性味

  • 女贞皮

    《中药大辞典》:女贞皮药材名称女贞皮拼音Nǚ Zhēn Pí别名女贞树皮(《本草蒙筌》)。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树皮。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浸酒,补腰

  • 红土子

    《中药大辞典》:红土子药材名称红土子拼音Hónɡ Tǔ Zǐ别名比子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红土子草、红清酒缸、过路清(《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

  • 辽东鳞毛蕨

    药材名称辽东鳞毛蕨拼音Liáo Dōnɡ Lín Má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半岛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peninsulae Kitag.采收和储藏:全

  • 泽兰

    《中国药典》:泽兰药材名称泽兰拼音Zé Lán英文名HERBA LYCOPI别名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

  • 满江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满江红药材名称满江红拼音Mǎn Jiānɡ Hónɡ别名红浮飘、红浮萍、紫薸、三角薸来源蕨类满江红科满江红属植物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Roxb.)Na

  • 辣木通

    药材名称辣木通拼音Là Mù Tōnɡ别名山木通、大叶木通、小木通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铁线莲的藤茎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yunnanensis Franch.采收和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