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碎骨子

碎骨子

《中药大辞典》:碎骨子

药材名称碎骨子

拼音Suì Gǔ Zi

别名竹叶麦冬(《江西草药》)。

出处《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竹叶根茎块根。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淡竹叶"条。

生境分部产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及块根。根茎圆柱形,节节相连,上端残留部分茎叶,表面粗糙,棕灰或棕黑色,四周簇生多数块根。完整的块根呈纺锤形,长1~3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肉质。有不规则的皱缩。折断面淡黄白色。味微甘。

化学成分根茎含芦竹素和印白茅素。

性味甘,寒。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汇西草药》:"甘淡,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滑胎。

①《纲目》:"能堕胎催生。"

②《江西草药》:"清热除烦,利小便。"

复方①治肾炎:淡竹叶根、地菍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根或叶三至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碎骨子

药材名称碎骨子

拼音Suì Gǔ Zi

英文名Rhizome of Common Lophantherum

别名竹叶麦冬、野麦冬、山冬、土麦冬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碎骨言其下胎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根茎及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2.Lophatherum sinense Rendle.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1.淡竹叶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状茎粗短,坚硬。须根稀疏,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纺锤状的块根。秆纤弱,多少木质化。叶互生,广被外形,长5-20cm,宽1.5-3cm,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近圆形或换形而渐狭缩成柄状或无柄,平行脉多条,并有明显横脉,呈小长方格状,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叶鞘边线光滑或具纤毛;叶舌短小,质硬,长0.5-1mm,有缘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cm,分枝较少,疏散,斜升或展开;小穗线状技针形,长7-12mm(连同短芒),宽1.5-2.5mm,具粗壮小穗柄,长约1mm;颖长圆形,具五脉,先端钝,边缘薄膜质,第1颖短于第2颖;外稻较颖为长,被针形,长6-7mm,宽约3mm,先端具短尖头,具5-7脉,内释较外停为短,膜质透明。颖果纺锤形,深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2.中华淡竹叶本种外观形态与淡竹叶相似。不同之点在于中华淡竹叶叶片宽达4cm。圆锥花序分枝较短,长3-8cm;小穗广披针形,长7-9cm,宽2.5-3mm;颖宽卵形,具5-7脉;第1外稃长约6mm,宽约5mm,具7脉,先端有长不及1mm的短芒。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淡竹叶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2.中华淡竹叶生长于山坡、溪边。

资源分布:1.淡竹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 2.中华淡竹叶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状1.干燥根茎及块根。根茎圆柱形,节节相连,上端钱留部分茎叶,表面粗糙,棕灰或棕黑色,四周簇生多数块根。

2.完整的块根呈纺锤形,长1-3cm,直径2-5mm,表面黄白色至士黄色,肉质,有不规则的皱缩,折断面淡黄白色。

化学成分根茎含芦竹素(arundoin)和印白茅素(cylin-drin)。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发热;口渴;心烦;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复方①治肾炎: 渭竹叶根、地葱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②治发热心烦口渴: 淡竹叶根或叶三至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1.《纲目》:能堕胎催生。

2.《江西草药》:清热除烦,利小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衡州乌药

    《中药大辞典》:衡州乌药药材名称衡州乌药拼音Hénɡ Zhōu Wū Yào别名矮脚樟(《中国药植图鉴》),木防己、十八症、九皮英、托食茶、消食树(《广西药植名录》)。出处《本草图

  • 茄叶

    《中药大辞典》:茄叶药材名称茄叶拼音Qié Yè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龙葵碱0.002~0.03%。全植物含胡芦巴碱、胆碱、腺嘌呤、咪唑乙胺、澳洲茄胺

  • 厚皮树

    《中药大辞典》:厚皮树药材名称厚皮树拼音Hòu Pí Shù别名胶皮麻、十八拉文公(《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厚皮树的树皮。原

  • 卷耳

    药材名称卷耳拼音Juǎn ěr别名婆婆指甲菜来源石竹科卷耳属植物粘毛卷耳Cerastium viscosum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表,降压,解毒。用于感冒发

  • 路边草

    《中药大辞典》:路边草药材名称路边草拼音Lù Biān Cǎo别名星星蒿、花叶鱼鳅串、鸡儿肠。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窄叶鸡儿肠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藤本,高2

  • 堇叶山梅花

    药材名称堇叶山梅花拼音Jǐn Yè Shān Méi Huā英文名Thinleaf Mockorange别名细叶山梅花、薄叶山梅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堇叶山梅

  • 地花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花生药材名称地花生拼音Dì Huā Shēnɡ别名翻转红、猪大肠来源远志科地花生Polygala crotalarioides Buch.-Ha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天青地红

    药材名称天青地红拼音Tiān Qīnɡ Dì H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丰破血丹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acrophila Diel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

  • 豉汁

    药材名称豉汁拼音Chǐ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淡豆豉加入椒、姜、盐等的加工制成品。制法《纲目》:"用好豉三斗。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二遍。以白盐一斗捣和,

  • 山桂皮

    药材名称山桂皮拼音Shān Guì Pí别名假桂皮、土桂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毛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appelianum Schewe[C.appelianu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