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见《兰室秘藏·呕吐门》。即吴茱萸丸,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字可丹。宜丰(今属江西)人。撰有《本草歌括》(1295)一书。
病证名。见《保婴易知录》。指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治以熟石膏、栀子仁、生甘草、防风(酒拌微炒)、豨莶草(酒蒸晒干),研末,煎汤口服或外用洗疮。
【介绍】:见余景和条。
病证名。《素问·痿论》:“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证治准绳·杂病》:“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此热在肌肉,遇夜尤甚。”脾热有虚实之分,详脾实热、脾虚热条。
【介绍】:见周与权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标幽赋》:“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在顶应天,主气;涌泉在足应地,主精;璇玑在胸应人,主神。故称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