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胃失降纳之法。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临床用于劳倦伤脾,胃阳不振,表现为体重肢困、怠惰嗜卧、恶风厥冷、口苦舌燥、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用升阳益胃汤等。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即齿迟。见该条。
【介绍】:参见孙一奎条。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
藏医学术流派之一。指以强巴·南杰札桑为主,包括米尼玛·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特点是:擅长使用温热药,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对艾灸、放血、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并擅长药物
【介绍】:见陶承熹条。
指产期未到而破水,以致难产者。毛希蒙《大生全书》:“产期未到,恶露先下,以致水干难生,俗名裂浆。”
见《安徽药材》。即牡荆茎,详该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出《伤寒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