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痘疮。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浙贝母之药材名,详该条。
病名。即上消。《证治要诀·三消》:“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消心之病,往往因欲饮食过多,及食啖辛热,饮引既多,小便亦多。当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宜半夏泻心汤。”参见上消条。
治法。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轻,指病邪浮浅,病位在表;扬,宜扬发散。指对轻浅的病证,宜使用发散宣扬的治法,顺病势向外发泄。例如外感初起,病邪在表,用解表法使之汗解。
《审视瑶函》卷四方。车前子、黄芩、木通、陈皮各一钱,淡竹叶二十片,茯苓、枳壳、炒栀子、荆芥穗、苍术各八分,甘草三分。为粗末,水煎,去渣热服。治小眦漏,时流血水。
病名。见《仁术便览》卷四。即悬痈。详该条。
即《素问》。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太渊,见该条。
保持精气的充满。《素问·上古天真论》:“不知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