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紫菀茸汤

紫菀茸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紫菀茸汤

药方名称紫菀茸汤

别名紫菀汤(《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紫菀茸(洗)经霜桑叶款冬花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胶(蛤粉炒)贝母(去心)蒲黄(炒)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犀角(镑)甘草(炙)人参各15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清肺补气,止咳化痰。治饮食过度,或高声呼叫,或食煎炸,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胸满胁痛,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张氏医通》卷十三:紫菀茸汤

药方名称紫菀茸汤

处方紫菀茸9克 薇衔白术(生用)泽泻各3克牡丹皮麦门冬(去心)各4.5克犀角2.4克甘草(炙)0.9克(生)0.6克 藕汁100毫升

功能主治治伤酒咳嗽,痰中见血。

用法用量上九味,水煎,空腹时服。

瘦人阴虚多火,忌用燥药,去白术,易白芍3克;兼伤肉食,胸膈膨胀,去犀角、芍药,加炮黑山楂肉9克,炒枳实3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猜你喜欢

  • 黄连煮散

    药方名称黄连煮散处方马牙消5两,黄连5两(细锉,煮汁,入马牙消,晒干,又添黄连汁,又晒,又添,汁尽为度)。制法上候消干为末。功能主治瘀血瘀肉侵睛。用法用量每用银箸醮药于目眦内点之。瘀肉甚者,加白丁香少

  • 温清丸

    药方名称温清丸别名温六丸(《医学正传》卷二)。处方干姜30克滑石甘草各60克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功能主治温散寒湿,止呕止泻。治寒湿阻于脾胃,呕吐泄泻。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温开水送下。摘录《丹溪心法》

  • 温髓汤

    药方名称温髓汤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黄耆细辛(去苗、叶)桂(去粗皮)各30克制法上五味,锉如麻豆。功能主治治髓虚骨寒,脑痛不安,身常清栗。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

  • 桂心煎

    药方名称桂心煎别名桂心膏处方桂心(末)2两,生姜汁2合,白蜜10两,生地黄汁1升。功能主治虚劳吐血,胸膈不利。用法用量桂心膏(《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 豆油汁

    药方名称豆油汁处方绿豆。制法将绿豆捶碎,以纸蒙碗口,针刺多孔,以碎豆铺纸上,炭一块烧豆,豆灼尽,纸将焦,去豆揭纸,碗中有汁。功能主治癣生脸上如钱,抓之有白屑者。用法用量用以涂患处,3-5次即愈。摘录方

  • 独炼硫

    药方名称独炼硫处方明净硫黄。制法入铁锅,文火熔化,倾入盐卤中,凝定取出,再熔再淬数10次,侯硫色深紫为度,为细末。功能主治疥疮湿疮痒者。用法用量熬鸡于黄成油调敷。先须洗涤净,挹干敷药,每日1洗,再敷。

  • 龙朱散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龙朱散药方名称龙朱散处方马牙消半斤,川芒消4两,寒水石4两,石膏3两。制法以水5升,浸3日,用银器中煎至水尽,后入寒水石及石膏,候凝硬,阴干,别入龙脑半两

  • 柴胡地骨皮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柴胡地骨皮汤药方名称柴胡地骨皮汤处方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潮热,饮食不为肌肉,黄瘁,夜卧不安,时有虚汗。用法用量

  • 加味柴胡饮

    药方名称加味柴胡饮处方柴胡2钱,羌活2钱,葛根2钱,薄荷1钱,浮萍2钱,紫苏2钱,甘草1钱,当归身5钱(炒),生姜3片。功能主治解表。主风寒表证头痛,憎寒发热。摘录《医门八法》卷三

  • 罂粟汤

    药方名称罂粟汤处方艾叶(去梗)、黑豆(炒.去皮)、陈皮(去白)、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罂粟壳(去蒂.蜜炙)四两。炮制上件为粗散。功能主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或饮酒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