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断前后诸症

经断前后诸症

病证名。指妇女更年期月经将断未断之时,出现一些综合性的病症。多因肾气衰弱,冲任虚损精血不足,以致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和温煦,临床症状参见更年期综合症条。如见头昏目眩心烦易怒,情志失常,手足心发热,月经量多,或经漏淋沥不断,耳鸣心悸,或潮热汗出,颧红口干等症,为真阴亏损,阳失潜藏,宜滋阴潜阳,用六味地黄汤加龙骨牡蛎、龟板、白芍沙苑蒺藜石决明之类;若见失眠怔忡或情志失常者,为心肾不交,宜滋肾宁心安神,用补心丹;若见畏寒喜暖,腰脊痛,腿软腹冷者,为肾阳不足,冲任督带失于温煦,宜温阳补肾,用右归丸人参破故纸仙茅淫羊藿等;若见神志烦乱善悲欲哭,呵欠频作者,为阴血亏耗,不能濡养五脏,火动内扰之脏躁症,宜甘润滋补,调养心脾,用甘麦大枣汤,酌加枣仁茯神,以安神,竹茹除烦,陈皮理气,或加生地、麦冬以滋心肾之阴,白芍敛肝和脾,黑芝麻以养肝肾而润大肠等,均可随症酌用。

猜你喜欢

  • 红中焦黑舌

    红色舌,中央有焦黑苔,主里热实证,尤以脾胃为甚。多因瘟毒内结,急用苦寒攻下泄热(见《伤寒舌鉴》)。

  • 洪肿

    指水肿之剧者。《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诸病源候论·身面卒洪肿候》:“身面卒洪肿者,亦水病之候,肾脾虚弱所为。”洪肿可见于风水、皮水、石水等病证,亦可见于脚气、

  • 白驳风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八。即白癜风,详该条。

  • 色欲伤

    即房劳。详该条。

  • 骨热体瘦

    病证名。见《幼幼新书》。病初骨热,销烁阴液,耗劫真精,致使肌体羸瘦,面色萎黄,腹脐时痛,胸膈满闷不食。宜猪肚丸(木香、黄连、生地、青橘皮、银柴胡、鳖甲),常服退黄长肌,进食解虚劳,行滞气,利关节。

  • 粉葛

    见清·刘士季《草本便方》。为葛根之别名,详该条。

  • 小锋针

    眼科手术器械。清·康维恂《眼科菁华录》:“全银造成,针锋长寸半,串破蟹珠用之。”系由《灵枢·九针论》所述之锋针改制而成,针柄较粗,针身圆柱形,尖端锐利,用于挑拨穿刺等(见图15)。图15

  • 中暑眩晕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症见眩晕欲仆、口渴,烦躁,或见身热,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宜用人参白虎汤、香薷饮、黄连香薷饮、消暑丸等方。参暑湿眩晕条。

  • 痢风

    病名。①患痢疾后发生的鹤膝风。见《疡医准绳》卷四。因正气亏虚,湿热侵袭膝部所致。痢止后随即两膝肿痛,足胫软弱,步履艰难,甚至形寒发热。治宜扶正通络,祛湿清热。内服人参败毒散加牛膝、桑枝、秦艽等。参见鹤

  • 伤寒辨证

    书名。4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等基础理论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