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或前或后
见陈稚泉《妇科心得》。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见陈稚泉《妇科心得》。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多因平素脾肾虚寒,产后益虚,中气虚弱,肾失开合,故产后不自觉遗粪。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合四神丸。
【介绍】:元代儿科医家。字慎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好问之子,世代精于儿科,允振得其家传,亦精医术。
综合性医书。10卷。明·缪存济撰。作者论述内科杂病及女科、五官、口齿、金疮病证,简述其病因、脉象,介绍分证、治法颇详。编次的特点,以脾胃诸证列于前,其他各病证除女科外,不列专卷叙述。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芦根,详该条。
即尿。《灵枢·杂病》:“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榖榖,便溲难,取足太阴。”参见尿条。
【生卒】:1607~1684【介绍】:明末清初文人兼医家。原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山西阳曲(太原)人。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兼精医药。明亡后,隐居不仕。博览医书,医术高明。世传陈士铎撰述的《辨证录》
病证名。指患经崩气血俱虚,而又继续发生痘疮。此时正不胜邪,宜用十全大补汤治之。若见痘色灰白平塌难发难胀者,则加熟附子一、二片,使里气充足,毒无停滞,服后饮食增进,痘形起胀者为顺,否则为逆。
指妇女始怀胎。《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四:“妊娠之初,月水乍聚,一月为腜。”《说文》:“妇始孕,腜兆也。”
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冬春之季,风邪犯肺而致的喘嗽。症见恶寒,或微热,咳嗽气急。治宜疏风宣肺。用止嗽散加减。
膈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痰涎凝聚所致的病证。《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饮食入胃,便吐粘涎,膈塞不通,便结而粪如羊矢者,此气郁挟痰阻塞胃脘也。名曰痰膈。”治用辛润涤痰法。如五汁饮加狗宝,或程氏启膈饮加